第一千零四十章 云众生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当我们放下一切虚荣,放下跟别人互别苗头,放下不合理的抱负水准时,我们便活在如如实实的生活之中,那就是“如来“的生活,而如来是要从湼盘妙心出。

  禅便是要点亮这盏如来心灯,让它流泻着光明的智慧,照亮自己的心灵世界。禅家说,一灯能除万年暗,正是这个涵义。

  禅灯是什么?

  它代表着一个光明智慧,是一个生活的法门。如果用禅者的语言简要的表达,那就是“真空妙有“。它是意思是,一个人必须懂得把心里头的一切障碍、烦恼、不合理的**等等加以清除,这个功夫就是“真空“。

  然后依据真正自己的本质,自在地生活,好好地实现,那就是“妙有“。

  禅家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长空就是放下一切虚荣、成见、偏见和贪婪,甚至要放下知识,放下过去经验所带来的刻板观念。当我们放下这些障碍时,我们就能自由的创造。

  生活的本质是,自己必须把手中握着“尘土“放开,然后才可能张开你的双手,握取生命的“明珠“。

  当我们放下手中紧握的一切,才有可能去工作,实现生命所赋予的潜能,这样才可能活得好。

  当我们肯把自己的收获拿来跟别人分享布施给众生时,我们才能体验到生活的实现。

  修佛,基本的出点要正确,不要把“空“看作虚无消极,更不能把“如如不动“当作守空修定。真正的空是净化自己,接纳自己,放下贪婪、嗔恕、愚痴、傲慢和怀疑。

  真正的“如如不动“是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不被物欲所牵,不做境界色相的奴隶,让自己的心灵充分地醒觉过来。

  这个简单的出点就是禅悟的微妙本质。

  它孕育了“真空妙有“的生活智慧,使空和有的人生哲学,学以致用,完全融会在当下生活的实现之中,而成为所谓的人生圆满。

  生活并不单是真空妙有和觉悟的理念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实现的本身。所以要在生活之中保持禅定,保持不被色相所牵,内心不被外境所动的修养。

  这样才能在生活之中见性,也唯有在生活之中见性,才能回归到一切现成的禅法,入“平常心是道“的真正义谛。

  从而实现搬柴运水是佛,行住坐卧是佛,扬处眉瞬目是佛,澄心静虑是佛。

  禅悟的宗旨就是教人见性成佛的法门。因此,佛一方面是出世间的,是要透过顿悟,度脱一切愚迷,不昧因果。

  但是,佛又知道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见性的历程,如果不在生活之中见性悟道,便无从证悟成佛,这就是坠入因果,又不昧因果。

  所以禅悟佛法是世出世间法不二的,是圆融无碍的生命之道。

  兰绝尘先前道“众生皆愚,众生皆昧,众生皆惘,众生皆灵,却不自知,你我何尝不是如此,众生皆醉,谁能独醒?”

  当这尊古佛劝人不要信佛之时,有人醒了,有人半醒半悟,有人还在沉睡,有人彻底的睡着了,可是醒过来的,半醒半悟的,却成为了古佛的信徒,或者或是一个弟子。

  他们没有外面的佛教徒那般狂热,他们大多也没有这些佛教徒们这么高的修为和成就,可是他们却分部在佛国和朝圣之路,乃至全宇。

  兰绝尘在罪恶之城遇到的那尊佛陀便是此古佛的弟子,古佛仅捏一指,便算出了兰绝尘曾有恩于自己弟子,对兰绝尘的好感可想而知。

  在古佛的眼中,以魔性主导灵魂的兰绝尘并不是魔,而是佛,一尊大自在逍遥佛,浑身上下都充满着说不出的气质,时而若癫若狂,时而又平静如镜,淡然如水。

  用佛教的话来形容那便是浑身都充斥着佛性光辉,任何行为都让人觉得合乎常理,只要是出自兰绝尘之手。

  兰绝尘先前所说的话很对,这正是他最为真实的想法,也是他对佛最为基本的认识,欲要修佛,就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修佛观念,否则就会像外面那些失去了自己灵魂的人一般。

  他们是佛吗?

  他们是佛。

 &em单是真空妙有和觉悟的理念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实现的本身。所以要在生活之中保持禅定,保持不被色相所牵,内心不被外境所动的修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