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考古学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等几个一心向往周礼的先生辩驳。徐灏先说道:“那时没有纸张,没有儒家,连孔圣自己也饥一顿饱一顿的,周天子蒙尘。诸侯不尊王室,所以什么也别说了,复古是不合时宜的。儒家崇尚三皇五帝时期,可时候老百姓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有学生笑嘻嘻的问道:“请问先生,那时候女人又穿着什么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徐灏又笑道:“纵观历朝历代,对服饰最讲究的时代正是春秋战国。当时不仅君主本人常常一身华服,即大臣客卿也是穿朱履,腰佩金玉,出入高车驷马,那时儒家说玉有七种品德,正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所以贵族不论男女,身上必会佩戴几件玉器。

  此外剑是新出现的兵器,贵族士子为了表示勇武,兼且周游各国以自卫,又必佩带一柄镶金嵌玉的玉具剑。还有出现了冠,更是引人注目的东西,精细的用薄如蝉翼的轻纱,或华贵的金玉,甚至有的高高如同一个灯台。

  楚国大夫屈原的诗赋中有过描述,当时楚国的鞋子多用小鹿皮、丝绸或细草编成,底子有硬有软,贵族会镶嵌珠玉在上面。

  到了冬天,最名贵最流行的是白狐裘,又轻又暖,价值千金。女人会用白狐皮镶在袖口衣襟作出锋,显得十分美观。

  当时的社会风气常常随着诸侯的喜好而喜好,如齐桓公好衣紫,国人就崇尚全身紫色的衣服;如楚王爱细腰,许多宫女因此节食束腰而饿死,其他诸侯国纷纷效法,女人以杨柳细腰为美,如今不也以瘦为美么!”

  说到这里,一群男人的目光有意无意的都往秀兰嫂子的小腰瞅去,闹得她急忙红着脸逃之夭夭,心中大骂徐灏无耻。

  徐灏笑道:“至于女人的服饰,嗯!那时候女人头上装扮花样更多变化。楚国流行梳辫子,多在中部作两个环,再把余发下垂。

  髻子也有好多种,有梳成喜鹊尾式,有作元宝式的。女人也喜欢戴帽子,和椭圆杯子差不多的样子,有的又垂发在耳旁,卷成如蝎子尾式;女孩子多梳双小辫,穿齐膝短衣,下缘作成裥褶。而成年妇女已多戴金银戒指,并在脸颊旁点一簇三角形胭脂。

  根据古籍记载,原都是周代宫廷的一种制度,金银环表示有无怀孕,胭脂记载月经日期,可一望而知,大致到了战国已成了一般的装饰,至于本来作用就慢慢消失了。

  衣服的材料越来越精细,名目也因之繁多,河南襄邑出的花锦、山东齐鲁出的冰纨、文绣、绮、缟等风行天下,有很好的市场;和普通绢帛比价,已超过二十多倍。南方吴越出的细麻布,北方燕国生产的毡裘毛布,西域胡族作的细毛花十分精美,价值极高。楚国可能出现了印花丝绸,但最讲究的衣被材料,仍还是华美刺绣和织锦为上品。”

  随着徐灏侃侃而谈,学生们只不过钦佩这位远道而来的先生学问高深,而几位先生早已是一脸的震撼了,管中窥豹,徐灏信手拈来就能对两千年前的东西如数家珍,而且以非常简单的白话解释出来,绝对堪称是罕见的博学多才。

  徐灏自己则暗叫侥幸,如果不是自家女人帮忙,陆续又从许多珍贵出土文物中得到了证据,加上整理洪熙大典时,有足够的人手摘录下古籍中的相关记载,打死他也不可能记得这么清楚,怎么可能呢?

  但不管怎么说,徐灏很多时候的一时心血来潮,因他的身份地位很轻易就会劳动了许多人力物力,不管有什么作用,但凡只要把这些经过和结果一一记载下来,那对于后世来说,就俨然是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