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 索求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据说在孩子还尚未成年的时候,好的父母是不会轻易地把现钱塞到其手中的。要什么——合理的话——自然给买,但不经由子女之手手,而是父亲或母亲代劳,在不多时即傲然地呈于子女面前了。缘由大概是自信作为长者比幼生更长眼光,挑起来不至于更错。也见过模范的家长们是细听完子女的意见然后照了抄单购回家的,这里似乎不妥说是独尊心所使。这时海市只能斗胆猜测,如此的父母们不是对孩子有隐忧,而是对钱币有隐忧了:钱币经前人拿万人攥,怎么会不脏呢?还是我略带着替孩子们捏一时吧。这也是切实的考虑。所以以上两样都是好父母。

  海市在耳闻目睹了上述的良例,一经同自身的比对,不免赧然:海然或海既来要什么,自己似乎统共只备两句话,一是“作什么用?”,二就是“要多少钱?”,然后据听得的数目把钱递过去了。嗟乎!这是何其怠惰,毫无对子女身心发展的考虑的表现!海市藏着羞心回了家,并暗暗决心要悔改,不再不负责任地发钱给两人了。

  不料这项家庭改革初行就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有明有暗。明着来的是海然——真一点不意外。除开零用钱以外,海然要钱大多是为了装扮方面的开销,小到蝴蝶结,大到整套洋服,花样繁多,都是她花了长久的研究和取舍后裁定的清单。“你要帮我买么?那太好了,照这单子来——凉鞋,发带和夏装都在一条街上,别认错了门面……帮我选?成啊,我倒乐意见识见识你的眼光。随便你好吧,只要都给我买来,款式也任你挑——敢买我就敢穿。”

  这话使海市困窘,从此不敢再于时尚达人前行类似的造次。不过真正使他放弃改革的反对声来自暗处。来自他学了案例后当夜的再省:多问一问总是为她们好,不至于多年的父女立刻撕破脸的。海然听了大概要发笑,但只要正襟危坐(不料日后的自己辜负了预言,被三言两语挑下马来,丢盔卸甲,失去了摆正经的机遇),使她见识父亲的严肃,计划还能顺利进行下去:但——海既?他要拿什么应对她的沉默呢?

  既然主持者为战先怯,改革的失败也就显得顺理成章。海然捉弄过他那一后,海市就不曾再有类似的提议。

  但这一日海然却敲开了书房的门,央求海市给她代买一样东西了。这央求之前有装模作样的站在书架下的默默检索的伪装,但海市抬一抬眼,就识破了这丫头的另有所图。

  “要什么?”海市放下书,让它与案上旁的繁杂的书目纵成一堆,从眼镜框里看着她。

  “嗯——没什么。你在写么?”她背过手,从书架下踱到案台前。

  “你见我拿笔了?”

 &识父亲的严肃,计划还能顺利进行下去:但——海既?他要拿什么应对她的沉默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