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赵氏孤儿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积怨已久的子反和子重为了泄愤,杀掉了申公巫臣的族人子阎和子荡,又瓜分了其家产。平心而论,申公巫臣的所作所为虽然卑劣,但子反和子重的行为也有些过火。更何况,申公巫臣虽然诡计多端,但却能文能武,他在晋国知道自己家族覆灭,痛心疾首,对子反和子重恨之入骨。他写信给两人,一定要报复楚国,让两人疲于奔命,不得好死。

  申公巫臣的主意是什么呢?就是建议晋景公联络东南的吴国,共同对付楚国。吴国虽然号称是吴太伯的后代,但由于远离中原,文化较为落后,一向被中原各国认为是蛮夷,不与其往来。申公巫臣认为,如果能联络吴国,对楚国形成夹击之势,则楚国必将焦头烂额,无力与晋国在中原一争高下,并自告奋勇要求出使吴国。

  晋景公很欣赏申公巫臣的想法,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在此之前,晋国曾经在会盟中邀请吴国,但吴国并未响应。而申公巫臣则改变了吴人固步自封的态势。他毕竟是楚国的有名将领,能文能武,精通兵法,他从晋国带了三十辆兵车,教给吴军如何使用,如何布阵,又教给吴军武器制造和使用之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吴国的军事实力突飞猛进,足以同中原诸国抗衡。申公巫臣的努力也得到了吴王寿梦的赞赏和喜爱,表示愿意同晋国合作,攻打楚国。

  自此之后,吴国开始频频北上,攻打楚国及楚的属国,积极扩展势力。这一新情况让楚国狼狈不堪,楚共王完全没有想到后院居然会起火。子反和子重只得率军东奔西走,抵御吴军的进攻,一年之内居然跑了七个地方,真正是“疲于奔命以死”。

  楚国自此陷入了同吴国的连年征战之中,不得不抽出大量精力应付后者,这也埋下了楚国衰落的祸根;而吴国藉晋国的帮助,同中原各国逐渐产生了联系。最终在晋悼公的斡旋下,吴王寿梦举行了一次会盟。正式成为了中原诸侯的一员,为后来的吴国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晋齐鞌之战沉重地打击了想与晋国一争短长的齐国,强化了晋国在中原的优势地位;而联吴制楚的策略也有效地牵制了楚国的注意力,使其无暇再与晋国争夺中原霸权。看起来,晋国的霸权似乎又在晋景公手中复兴了。可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晋国强盛一时的背后,隐藏着卿大夫之间越来越激烈的政治斗争。

  说起下宫之难也许并不为人熟知,但如果说起赵氏孤儿则无疑是国人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史记·赵世家》记载,晋灵公时,赵氏家族的赵盾执掌晋国权柄。由于晋灵公行事荒唐,赵盾曾经屡次劝谏,不料晋灵公竟因此怀恨在心,与奸臣屠岸贾合谋,屡次刺杀赵盾。赵盾无法,只得出奔。不过还未出国境,其族弟赵穿已经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赵盾得以重新掌权。

  赵盾去世后,赵氏家族由其子赵朔继续执政。此时晋国国君已经换成了晋景公,而其间一度失势的屠岸贾也被重新起用,颇受宠信。屠岸贾因为赵盾之事,对赵氏家族深恶痛绝。于是便声称赵氏家族曾经弑君,应该受到惩罚。尽管三军司马韩厥极力反对,但在晋景公的默认下,屠岸贾还是私自率兵攻打赵氏家族所在的下宫,将赵朔以及赵盾的几个弟弟赵同、赵括(不是后世纸上谈兵的那位)、赵婴齐等斩尽杀绝,赵氏宗族一朝覆灭。只有赵朔的妻子——也是晋景公的姐姐——赵庄姬,在韩厥的事先警告下,事先逃到了宫中,幸免于难。

  由于赵庄姬此时已经怀孕,不久又产下一名男婴。屠岸贾得知消息,便屡屡前来搜查,妄图斩草除根。为了保全赵朔的血脉,赵朔的两个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便定下计策,程婴将自己刚出世的孩子替换了赵朔的孩子,又假意出卖了公孙杵臼,屠岸贾错将程婴之子杀死,以为从此高枕无忧。而程婴则带着真正的赵氏孤儿隐居起来。

  十五年之后,晋景公偶然生病,占卜的结果是屈死的赵氏家族冤魂作祟。心中有愧的晋景公便询问韩厥该如何是好。知“疲于奔命以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