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少室山大战(十)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武道精神。



精神在道家的学说中,也叫作元神——内念不萌,外想不入。独我自主,谓之元神。



外想不入,独我自主。



武道精神本就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这世上只有这一个人有,绝不会有别的人再有同样的了。



用佛家的话说,则是——明心见性,菩提无树,明镜非台,直指本性。



本性也是一个人心灵中最重要的部分,这同样也是精神!



佛家与道家都有关于精神的论述,而扫地僧既不谈道,也不论佛,只是用最朴实的话讲出了这个道理。



因为这道理的确不是在佛理或是道学之中的,而是人人都有,人人都能明白,人人都有机会能够领悟到的。如果非要以禅语来述,便应当是“人人皆佛”。



无崖子叹道:“神人之境,何其艰难!这种武道精神不是武道修炼能够获得的了。”



他身为逍遥派掌门人,对此点深有体会。



天山童姥、无崖子、李秋水所修炼的均是最顶级的功法,他们的内功早就已经达到了巅峰,而迟迟无法晋升入神人,便正是由于他们总是无法堪破一些自身的情结。



扫地僧道:“武道精神,不以武功而论,而取决于人。古往今来,也许还有一些不曾练武之人,也同样有这种精神,只是用在了旁处罢了。”



无崖子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慕容博问道:“要如何才可拥有这种武道精神?”



扫地僧微笑道:“我不知道。”



慕容博道:“你不知道?”



扫地僧道:“我为何要知道?”



慕容博当场愣住,萧远山也问道:“你分明已是神人修为,你怎会不知?”



扫地僧道:“佛为何为佛,人为何为人?”



萧远山答道:“佛怀慈悲之心,人存百千杂念。是以佛为佛,人为人。”



扫地僧道:“你既知之,何必问我?”



萧远山顿时也愣住。



李秋水忽然打断二人对话,问道:“我不知之。到底要如何才能得那一道不名其妙的武道精神?请长者赐教。”



李秋水虽不知扫地僧年纪几何,然而还是称他一声“长者”。



扫地僧道:“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李秋水道:“无所住而生心?”



扫地僧道:“不错,那一处灵心便是武道精神。”



天山童姥也在旁听,只是她自持身份,迟迟不愿开口请教。



此时她却也忍不住道:“灵心?我三人自幼读的是道家玄谈,你用佛经中的话与我们解释,我们怎么听得懂?”



扫地僧微笑道:“我学的佛经,你们修道的人,偏来问我,我怎么解释得通?”



天山童姥面露愠色,冷哼一声,不再答他。



若以她以往遇到此事,早就对扫地僧大打出手,只是如今他身负伤势,自知不是对手,也不再去自讨苦吃。



而当李不负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并无太大感触;反而是听到“我学的佛经,你们修道的人偏来问我,我怎么解释得通”这句话时,忽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扫地僧这句话并不是真的在搪塞天山童姥。



他讲的其实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武道精神完全属于某一个人,这是无从问起的。



没有人能够替你去决定你自己。



别人永远都是别人,没有人能将这一点解释得通。



李不负的功法运转,气息不吐,竟是隐隐约约进入了一种顿悟的状态。
<

天山童姥面露愠色,冷哼一声,不再答他。



若以她以往遇到此事,早就对扫地僧大打出手,只是如今他身负伤势,自知不是对手,也不再去自讨苦吃。



而当李不负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并无太大感触;反而是听到“我学的佛经,你们修道的人偏来问我,我怎么解释得通”这句话时,忽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扫地僧这句话并不是真的在搪塞天山童姥。



他讲的其实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武道精神完全属于某一个人,这是无从问起的。



没有人能够替你去决定你自己。



别人永远都是别人,没有人能将这一点解释得通。



李不负的功法运转,气息不吐,竟是隐隐约约进入了一种顿悟的状态。



···········



心中无岁月,一瞬即千年。



在李不负陷入顿悟状态中时,他只隐隐约约感觉到了扫地僧同时带着萧远山、慕容博两人出了藏经阁,到了后山去,萧峰紧跟其后。



而天山童姥与李秋水又要大打出手,却被无崖子拦住。



三人最后竟开始比拼内力,无崖子在中间以“北冥神功”斡旋,三人发功,僵持不下。



而玄慈则一直坐在角落处,默捻佛珠,口唇微动,诵着“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



天下之间好似只剩下李不负一个人在藏经阁中盘坐,运功,领悟。



也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刻钟,也许是一个时辰,也许是一天。



李不负再睁开眼时,无崖子、李秋水、天山童姥三人各自闭目,李秋水一只手掌抵住无崖子的左掌,天山童姥的一只手掌抵住无崖子的右掌。



无崖子在中间一直苦苦承受着二人的内力,若非他修炼的是“北冥神功”,纵有一百条性命,也早已死了。



玄慈依旧坐在角落念经。



窗忽地一开。



灰尘翻涌,有风入内。



扫地僧又已回来。



李不负问道:“萧远山与慕容博呢?”



扫地僧道:“他二人已历经生死,如今要剃度出家了。”



李不负微微一惊,又道:“玄慈方丈执法之事,又如何讲?”



玄慈忽地抬起眼皮,看向扫地僧。从他的眼神中看来,他竟仿似一天之内,便老了二十岁一样。



“弟子二十年前犯下淫之大戒,须得受杖二百,昨日已缓,今日可行。以护少林戒律,千年清誉。”



扫地僧道:“你犯戒律,心有不安。执法非为护少林千年清誉,只为你心安罢了。你若要执法,自去便是。只是不必再提什么方丈,清誉之言。”



“你不过是你,少林不过是少林,戒律不过是戒律。心却还是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