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暂时的推理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汉生给我们简单说了一下分开后的事情,他们的诡异遭遇不亚于我们,最特殊的是发现了一卷羊皮,通篇满文,记录了御山的施工日志和一位神秘“大人”的指令。



  我听到这一愣,联想到之前看过的曹统兵家书,里面也提到了“那个人”,猜想这事不简单啊。



  因为一般像御山这样的机构,历朝历代基本都有,盛世给权贵搜罗奇珍异宝,乱世挖宝换粮饷都不在少数,这批人就靠着寻龙点穴,移山通幽的本事糊口吃饭,基本上不会有外人插手进来。



  一是这行不干净损阴德,二是古时候甭管手段多高,这挖坟掘墓的勾当就是下九流,有点脸面的人都不会去沾,所以既能调动御山又能在这事上有所指点的,肯定不简单,如此想来,当初来挖狐胡王墓并非是御山自己的主张,这里面很可能隐藏着更深的隐秘。



  汉生带我们拐了两个岔路,终于看到憔悴了许多的老万,李欣裹着大衣在一旁瞌睡,听到声音迷糊睁开眼睛,一看之下,大喜过望,说话有些结巴:“你们,你们,你们想死我了。”



  大头学他说:“你,你,你激动个啥,老子又不能陪你睡觉。”



  老万显然受了惊,脸上因为没刮的胡须,比起初看起来要沧桑太多,他坐起来,对我道:“小二爷,看见你真好。”



  他向赵敏点点头,目光又扫了一圈,黯淡道:“赵军他?”



  赵敏低声道:“死了。”



  老万叹了口气,说道:“你阿爸的债就算清了吧,出去后你就回去吧,不欠我什么了。”



  “嘿,你别这么说。”大头凑他跟前坐下说:“咱们今天要是点背也得留这,只是老赵先走一步而已。”



  我对他屁股来了一脚,“能不能说点好的。”



  “那祝你寿比南山长命百岁。”大头满不在乎,又问李欣:“你们还有干粮吗?”



  用压缩饼干填饱了肚子,大家聚在一起,开始讨论接下来的计划。



  我们各自说了一下手里的信息,我把之前的猜想讲出来,还说了家书内容,但是没提与汉生同名那事,李欣则把翻译过来的羊皮卷内容同步给我,经过整理,我们基本还原了部分真相。



  故事与老万提供的拓碑内容很像,有人从巴蜀地区不远万里而来,面见胡狐王,告诉他可以教授他长生之术,虽然胡狐王崇道,不过也没傻到来个人就信的地步。



  那人通过某种手段(有可能是巴蜀地的降术),将胡狐王的士兵变成了“活死人”,不怕疼不怕死,战无不胜(我们猜测这种秘术也和长生之术有关,因为这种尸化也是长生的另一种表现),胡狐王见后很高兴,于是听从来人建议,大兴土木,修建镇灵台。



  这里是故事的前半部,基本上和我们的推论都能吻合,唯一有出入的地方就是大头他们认为“那个人”可能就是个野狐禅。



  用他的话说“唐朝那时候道教盛行,开炉烧丹的牛鼻子满地都是,随便搞一个看起来都仙风道骨的,保不准这人在长安混不下去了,才去的塞外。”



  虽然他说的有道理,可我坚持认为这人不简单,他与我在“朝仙墓”中所见壁画之人几乎一模一样,虽然古人绘画很抽象,不过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如果所见并非一致,很难画出如此相像的内容。



  至于镇灵台修建完成后的事,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线索,不过一些蛛丝马迹似乎指向墓中还有“人”存在,当然这只是猜想,正常人是不可能活这么久的,李欣说有可能胡狐王也被尸化了,这是我们目前也都认可的结论。



  最后一部分则是百年之后御山的这次行动。



  根据李欣翻译的羊皮卷上来看,御山是被紧急调来挖掘狐胡王墓,开工没多久,营内接二连三发生一些离奇的事,有的人在夜间会看见莫名鬼影在营地周围出没,有的人一觉睡醒后突然发现同铺的战友梦游,蹲在帐篷角落里和自己说一些奇怪的话,等等事都让众人心慌不已。



  就这样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众人终于挖开了墓穴的第一层顶,不过就在那天,现场忽然就喧哗起来,紧接着便有不少满身是血的御山兵被从地下抬出来。



  御山开始出现大量伤亡,很多有经验的好手都折在下面,每挖通一层前方都有大量的伤兵被抬回来,就算如此,“上头人”依旧十分严格的要求工期。



  营里愁云惨淡,不少人吵着不干了,却都被那位大人以血腥手段镇镇灵台修建完成后的事,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线索,不过一些蛛丝马迹似乎指向墓中还有“人”存在,当然这只是猜想,正常人是不可能活这么久的,李欣说有可能胡狐王也被尸化了,这是我们目前也都认可的结论。



  最后一部分则是百年之后御山的这次行动。



  根据李欣翻译的羊皮卷上来看,御山是被紧急调来挖掘狐胡王墓,开工没多久,营内接二连三发生一些离奇的事,有的人在夜间会看见莫名鬼影在营地周围出没,有的人一觉睡醒后突然发现同铺的战友梦游,蹲在帐篷角落里和自己说一些奇怪的话,等等事都让众人心慌不已。



  就这样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众人终于挖开了墓穴的第一层顶,不过就在那天,现场忽然就喧哗起来,紧接着便有不少满身是血的御山兵被从地下抬出来。



  御山开始出现大量伤亡,很多有经验的好手都折在下面,每挖通一层前方都有大量的伤兵被抬回来,就算如此,“上头人”依旧十分严格的要求工期。



  营里愁云惨淡,不少人吵着不干了,却都被那位大人以血腥手段镇压下。



  不得已,御山总兵亲自出手,带领十几名亲兵下到最深处,一些棘手问题得到缓解,挖掘速度也渐渐快起来,终于半年后前方传来消息,挖到了“大人”要得东西。



  当时很多人都下去了,包括那个“大人”,不过更恐怖的事情正等着他们,挖开的大墓凶险万分,十人去九人折,逼不得已,伤亡惨重的御山回填了大墓仓皇离开,再也没有回来过。



  差不多我们两方人马整理出来的信息就这些,其实很多地方还经不起仔细的推敲,不过线索实在有限,只能拼凑出这样的“真相”。



  大头倒斗志昂扬,我问他御山那么专业的团体都死的死伤的伤,明显下面是个凶坑,你高兴个啥。



  他不以为然,说:“那帮清兵这么执着的要下去,你想想,墓里能只是一些普通的明器吗,依我看传国玉玺都不一定比得上。”



  他这话倒是提醒我了,羊皮卷里提到的“大人”为什么如此执着狐胡王墓,如果单从挖掘价值上来说,这么偏远的小国君主墓,根本不值得如此劳师动众,以御山里的能人异士,分金定穴挖出几件奇珍异宝并不是难事啊。



  那么结论似乎就很简单了,这次挖掘的初衷就并非是冲着墓里的明器去的!



  我忽然怔住了,怪自己真笨,早怎么没想到,如此大费周章的来挖狐胡王墓,明显有着很强的目的性,这“大人”很可能,不,应该是一定认识来自巴蜀的那个人,否则他怎么知道这座墓下有什么呢,而且按此推测,巴蜀之人去狐胡都是计划好的。



  想到这我又有些迷惑了,从巴蜀到狐胡这种边陲小国,不远万里有什么目的?而且将近千年后又有人拼命想从里面得到什么,这两点是我完全想不明白的。



  汉生看我在这长吁短叹,就坐过来问我怎么了,我说没怎么,就是很多事情想不明白,他拍拍我肩膀,小声说感觉你更像二爷了,我叹气说,自己根本就不是这块料,他知道我还在为赵军的死耿耿于怀,就让我别多想。



  “生活总会让你遍体鳞伤,但到最后,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你最强壮的地方。”他笑呵呵告诉我,这是二爷曾经和他说过的。



  我切了一句,鄙视道:“太鸡汤了吧,对了,这一路你有看到牌子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