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小丑。小丑!(1万3千字)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希斯莱杰还是菲尼克斯?

  小丑还是黑暗骑士?

  我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选择,菲尼克斯和希斯莱杰为了演好小丑,都以非正常人的苦难方式进入角色的精神世界。

  菲尼克斯更多展现了亚瑟成为小丑之前的挣扎和压抑,而希斯莱杰版本因为小丑已是完成时,所以更多展现了小丑对世界的宣泄和对抗。

  从观赏性娱乐的角度来说,希斯莱杰版本的小丑,复仇之火已经在心中燃烧已久,

  所以希斯莱杰的表演会更直接和狂躁,带来的冲击力也会更强。

  从角色丰富层面上来看,毕竟菲尼克斯是绝对主角,所以小丑角色看起来更细腻立体,也有更多角度的表演空间。

  应该这么说,《小丑》和《黑暗骑士》的小丑,处在两个不同表演的舞台,《小丑》舞台更广也更有下沉空间,而《黑暗骑士》舞台虽小,但希斯莱杰的舞姿更为剧烈。

  在DC漫改道路上,《黑暗骑士》虽然是属于诺兰版的蝙蝠侠三部曲,但还是比较基于漫画的故事原版去改编的。

  而《小丑》可以说是DC影业的第一次如此脱离漫画,等于在大荧幕重新定义了小丑的起源,如果你是DC漫画的忠实读者,放心,你看《小丑》时,依然还是能有巨大惊喜感的。

  而且因为DC漫画的小丑几乎都是完成时,所以希斯莱杰版本的小丑,和漫画版更为接近,而菲尼克斯版本的,则更具实验性和独立性,也和漫画版本基本不沾边。

  《小丑》在蝙蝠侠的身世和小丑的关系上,都做了自己特立独行的改编,让人为之一叹,又让人浮想联翩,影片中很多谜团留在了电影之外,给到观众很多的解读空间。

  《小丑》的故事非常饱满,前三分之一虽然有些套路和刻板,但中间开始反转发力,后面三分之一开始走向无界的黑暗,暴力,血腥,价值观天平的失衡,都在最后压向观众,我们通过2个多小时的电影,清晰赤裸的看着急需社会救助的亚瑟,彻底沦为精神疯癫毫无人性的小丑。

  观影感受聊完,我们分章节来上正菜,深度解析影片亚瑟变成小丑的各个层面,所以接下来会涉及剧透。

  但我想说的是,《小丑》是一部即使知道了剧情,依然能让人沉迷的作品,甚至,看完我的解析,你再去看电影,你可能更能体会这部作品的能量。

  小丑初次登场

  影片开始于亚瑟怀揣着单口喜剧人的丰满梦想,但现实却是亚瑟在简陋的集体扮演小丑的化妆间,准备街头卖艺赚取微薄的收入。

  广播中放着民风淳朴的哥谭市,正处在混乱的边缘,人们无心工作。

  在化妆间的每一个人,都是小丑,把自己的悲伤掩盖在白色粉末小丑妆背后。

  相比于其他人,亚瑟此时面容更为憔悴,他用手强行扯开自己的嘴巴,狰狞的让自己强行欢笑,此时亚瑟一滴眼泪交织着眼妆流了下来。

  在街头,亚瑟扮演着小丑,为一个快倒闭的琴行拉生意,结果却被一群未成年的小混混戏弄殴打。

  亚瑟有病,他正在接受着心理咨询治疗,还吃着7种混合药剂,来稳定着自己的情绪。

  甚至他还得了一种不自觉的颠笑症,随时随地就能放声大笑,在公车上,亚瑟逗笑一个小孩,却被小孩母亲排挤,结果颠笑症发作,即使小孩母亲通过小卡片知道亚瑟病情,却依然像看到怪胎一样避之不及。

  在家中,亚瑟还有一个精神状态同样病态的母亲潘妮要照顾。

  这就是亚瑟所处的现状,让我们回到影片一开始的疑问,亚瑟在梳妆台为何哭泣,为何看起来心力憔悴,或许在影片开始之前,亚瑟遭遇了类似小混混的殴打遭遇吗,可能这些遭遇对于亚瑟来说,已经都是家常便饭了。

  又或许,亚瑟正在遭受着精神的折磨,但影片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电影开始之前,亚瑟怎么了。

  咱们先说结论好了,《小丑》的解读空间和角度有很多也很广,影片充斥着幻觉和现实,过去现在未来时间交错,这些就像电影开始亚瑟的眼泪一样,我们找不到答案,或许根本就没有答案。

  所以在这里,我选择相信影片所比喻的,是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丑,这个小丑代表着压抑,无序,暴力,傲慢,混乱,癫狂,仇恨等等所有人性的负面和恶。

  而亚瑟的精神状况和周遭的经历,正在让亚瑟心中的小丑慢慢苏醒。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小丑》最早的第一支根本不算预告的先行片段吗,只有短短几十秒,亚瑟站在黑暗中,期间一层层光影飘过,光影中是小丑的投影,最后亚瑟变成了小丑。

  这似乎也在暗示着亚瑟是一位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患者,而分裂出来的,正是小丑,当然,这里探讨的人格分裂是隐形的,就像娜塔莉波特曼《黑天鹅》中的角色,白天鹅与黑天鹅互相纠缠和成就。

  在《小丑》中,亚瑟和内心的小丑也有着对抗,共生,分裂的关系。

  影片开始的亚瑟,还算正常,他极力想争取社会的认同,想制造欢乐去换取别人的微笑。这时候的亚瑟一直相信母亲潘妮的一句话:“要始终摆出一张笑脸,你有一个使命,让世界充满欢笑。”

  而亚瑟心中渐渐被唤醒的小丑,却每天都在试着争夺亚瑟的精神控制权,这让亚瑟倍感煎熬

  影片一开始亚瑟的那滴泪,就是亚瑟强压心中小丑所流下的痛苦之泪,所以当亚瑟把双手放进嘴巴,扯出夸张狰狞的笑脸,也是亚瑟在和内心小丑互相拉扯的外露表现。

  我们也能看到,亚瑟不仅精神受到折磨,他身体也在受着小丑的摧残,亚瑟瘦成僵尸一般的身体,在平时走路时,都像吃力的背着一个人,而背着那个假想的人,正是小丑。

  但让亚瑟精神舒缓和轻松的,就是当亚瑟看莫瑞的喜剧脱口秀时。

  甚至亚瑟还幻想他和莫瑞有着亲密的互动和交流,影片也正是这样呈现的,在亚瑟看着莫瑞的节目时,亚瑟陷入了幻想,亚瑟幻想自己去做了莫瑞节目的嘉宾并被翻牌,莫瑞邀请他上舞台,并鼓励和支持亚瑟,两人拥抱,形同父子。

  之所以说这是亚瑟的幻想,是后来亚瑟和莫瑞真正见面时,莫瑞表现出并没有见过亚瑟,而且亚瑟幻想被莫瑞点名时,亚瑟提起和自己母亲住在一起,结果莫瑞说他曾经也和母亲住一起,有过一段艰难日子。

  两人如此相似的经历联结,都印证了这些只是亚瑟对莫瑞美好形象的塑造。从小缺少父爱的亚瑟,也同时把莫瑞当成自己的父亲一般,亚瑟幻想着莫瑞从精神和行动上,都在支持和鼓励着自己成为喜剧人的梦想。

  但这种幻想并没能成为亚瑟走向光明人生的灯塔,在现实中亚瑟因为琴行的广告牌被杂碎,而被老板不近人情扣了工资。

  之后亚瑟为了发泄,在街角的垃圾堆一顿狂踢,可能他踢的是垃圾,也可能踢的是一只野猫或老鼠,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这是亚瑟第一次展现了暴力,亚瑟心中的小丑逐渐被唤醒了。

  就如亚瑟在被老板数落时,亚瑟露出令人发寒的诡异笑容,这个笑容或许就是亚瑟心中的小丑所表现出来的。

  而此时一直和亚瑟称兄道弟的蓝道,给了一把枪亚瑟来护身。

  晚上在家时,亚瑟就把玩起了枪,不小心还走火打穿了墙壁。

  值得注意的是,亚瑟此时开枪用的手,是左手,而亚瑟抽烟化妆写字,用的都是右手,一个右撇子用左手开枪,显然是不正常的,这也象征着左手代表了小丑,右手代表了亚瑟。

  之后影片只要亚瑟用到枪时,用的都是左手,当然你可以理解为亚瑟两手共用,但真的是这样吗。

  影片中有一段是亚瑟在写着日记,这一段的影射非常明显了,代表亚瑟的右手,写了一段话:“患上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

  这时亚瑟突然换成了代表小丑的左手,歪歪扭扭写下:“人们莫过于想让你表现得像个正常人。”

  而且在英文字母O上,还有一个小丑的笑脸符号,暗示人格分裂小丑在找存在感。

  那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意思是如果不幸患上精神疾病,那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要表现得像正常人,而不能完全释放自己精神疾病的自由。

  亚瑟用代表小丑的左手写下:“人们莫过于想让你表现得像个正常人”。正是小丑苏醒和挣扎的信号,因为小丑不需要表现得像个正常人,要不然他怎么会叫小丑呢

  让我们再深入一点,影片开始亚瑟和心理咨询师聊的时候,心理咨询师看到亚瑟的日记中,有重复印记粗体写到:“我的死能让我的人生更有价值”。

  从字体来看,是亚瑟用右手写的,这是亚瑟一种悲观的宿命论,写给自己,也是写给心中的小丑。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亚瑟可以通过死来解脱,解脱对于亚瑟来说就是有价值的。

  第二层意思是小丑可以通过死,来获得重生,从而实现小丑自己的价值。

  这句话可以说贯穿整部电影,到最后亚瑟和小丑之间,通过这句话做出,了了结,别着急,后面会继续聊到这句话更深的含义

  亚瑟有了枪后,结果在一次去做儿童医院小丑可能他踢的是垃圾,也可能踢的是一只野猫或老鼠,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这是亚瑟第一次展现了暴力,亚瑟心中的小丑逐渐被唤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