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边关密报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太后掌朝没遇到什么波折。

  也难怪,以安国公尹宏为首的外戚勋贵集团本来就想以太后为契机,掌控朝政大局;

  而夏家宗室和文臣集团则因此次漠北大败,元气大伤,加之接下来应对战败的善后这个烂摊子,绝对是件艰难而不讨好的事;

  正如岳国公张仪在奏疏中所说:

  临机决断、承担大责,绝非一般人臣所能承担得起,帝君年幼,也只有太后这个身份才挑得起这副担子;

  所以,这一方势力也就默认了太后掌朝的事实。

  很快,在尹太后的主持下,一系列应对漠北战败的先期举措就拿了出来;

  这就是前文提到的拘拿黄友、撤许远达的职务留任,定战败首责为马飞虎等等;

  同时,在朝中也进行了一系列人事调整;

  兵部尚书王奉因用人不当,调度失察,撤兵部尚书职,外贬南苍州远江府任太守;

  梁王夏晨暂代兵部尚书;

  兵部一班官员七品以上全部去职留任待查;

  其余各部司府院人员免查免纠;

  岳国公张仪任护都将军,掌京都八镇常备军,负责京城防护;

  安国公长子、尹太后的亲侄子尹祥任帝城内卫总管,负责整个夏帝城的内外防务。

  如此调度,明眼人都知道,尹太后瞬间就接管了整个京都的军事大权。

  没过几天,又有新的人事任命传来:

  原侦密司总都监事、夏宗室子弟夏阔外调镇边府,任安边检校都尉,从许远达手中接管滞留在镇边府的平北军剩余四万常备军,备边御敌,防止野烦人乘胜南下,许远达革职留任,协助夏阔处理前线军务。

  而接任侦密司总都监事则让几乎所有夏朝大员,无论那方那派的人,都大吃已经。

  新侦密司总都监事竟然是个内宦,慈安公总管宦者——赵兴义。

  侦密司在夏朝是个特殊而神秘的存在,这个机构由夏第三代帝君设立,名义上是负责关乎朝廷安危的重大案件的侦办,比如造反、谋逆、重大通敌等;

  实际上就是帝君监视朝臣大员们的秘探机构。

  侦密司不归任何部司府院统辖,直接对帝君负责,由帝君直接领导;

  侦密司有潜踪、侦察、抓捕、拘押、执行等一整套人马,办事隐秘、行事自成一体,外人很难知道这个机构的内部情况,隐隐地就是一股无形而巨大的隐秘力量。

  这个神秘机构自成立以来的几百年间,真的侦破过几件惊天谋逆大案,但在平时倒不会干涉其他部门的工作,倒也低调的很;

  可大臣们并不会因为这个机构平时的低调就忽视它的存在,他们知道,这个机构几乎无处不在的触角可是在随时监控着他们的任何举动;、

  这让那些大臣们如芒在背,也就更加在意由谁来坐镇掌控这支隐秘力量。

  侦密司高级长官为侦密司总都监事、其下设都监事五人、专检事若干;

  以往的惯例,侦密司总都监事的人选不是宗室就是外戚勋贵子弟;

  象现在这样,任命一位内宦出掌侦密司这一能随时要命的部门,还是夏建国来首次。

  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侦密司总都监事该由什么人来担;

  可……

  可派一名宦者担任,总是说不过去吧。

  ……

  于是,有头有脸的大臣,无论是不是外企勋贵一系都跑去质问安国公尹宏:

  为什么给太后出这么个馊主意,难道你就不知道侦密司是一把悬在大家头上的利刃吗?

  你难道不知道宦者都挨过那么一刀,心态都有点……

  那什么吗?

  你给太后出这主意,是何居心!

  ……

  面对大家的“强力”谴责,尹宏只能一揖到地,诅咒发誓,这事事先他真不知道,主意真不是他出的!

  后来,在大臣们的“鼓励”下,太后的哥哥——安国公尹宏请求觐见太后。

  见面后,安国公尹宏刚以前朝制度宦者不得委外府官职为由,说赵兴义的任命不妥,马上就被太后给顶了回去。

  太后的原话是: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