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沉沦壹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先前问话之人道:“那自是二话不说,打将过来。”

  王姓中年文士道:“是啊,可这次呢,金国皇帝给咱们圣上写了封信。呵呵,你们品品。”

  众人都作恍然大悟状,一人趁机又拍马屁,道:“王兄一针见血,鞭辟入里,吾等不及也。”

  富家翁仍觉心里没底,道:“王先生说,此番官军能胜么?”

  王姓中年文士道:“放心,如今大宋与金国攻守之势早异,当下怕的是金人,不敢打的也是金人。大宋此番不打则已,出兵必是直捣黄龙。”

  众人都笑,道:“正是,正是。”

  独那瘦高老者道:“那可也未必。”

  王姓中年文士笑道:“崔翁什么都好,就是胆怯。”

  瘦高老者崔翁皱眉道:“总好过盲目自大。”顿了一顿,又道:“眼下朝廷首尾两端,自己也没个主意。昨天说重用主战之臣,今天就变卦。前年韩大人请了辛弃疾出山,先在咱们绍兴做了个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去年又被调去镇江,可今年三月,怎么着?通直郎张瑛犯了事,谏官说此人乃是辛大人举荐,罪责不小,连降两级,从朝议大夫降为朝散大夫。给了个提举冲佑观,又被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辛大人也是心灰意冷,推辞不就。”

  一人道:“那张瑛犯事,又与辛大人何干?”

  王姓中年文士道:“‘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古来如此。昔日秦相范睢,所荐两人,郑安平率部投降,王稽私通外敌,不也连累范相获罪?”

  俊秀书生道:“听说辛大人整日愁眉不展,又写了首《永遇乐》,端地是好!”

  众人都道:“如果个好法,念来听听。”

  俊秀书生摇头晃脑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此人肚中总算还有二两墨水,一阙词也是一字不差,念完只觉意犹未尽,又道:“这阙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京口便是镇江,北固亭就在北固山上,甚不起眼,想当年我也曾去游玩,见山水无奇,倒是没能做出文章。”

  众人都笑,崔翁连连点头道:“封狼居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哎,造化弄人,造化弄人啊!”

  有人道:“崔先生,这又是个什么典故?”

  崔翁道:“封狼居胥、燕然勒石,此乃古往今来,武将不世之功勋。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大败左贤王,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令随军班固撰《燕然山铭》,刻石记功。这狼居胥山和燕然山都在漠北之极,已近瀚海(今贝加尔湖)。这千百年来,到过狼居胥山的,不过李靖与侯君集两人!”

  “封狼居胥”一直被视作中原武将的至高荣誉,能达成着寥寥无几,除了以上几人之外,只有明朝蓝玉、朱棣以及清康熙做到。

  竹林外那乞丐不知何时已经醒来,听他说起辛弃疾,抬头望了一眼,随即摇摇头,翻了个身,仍是躺着不起。

  一人道:“辛大人也要打到漠北去?”

  另一人取笑道:“你当真是胸无点墨,人家辛大人不过打个比方,说说雄心壮志。”

  崔翁摇头道:“我看雄心壮志却也未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南北朝,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也意欲‘封狼居胥’,率军北伐,结果一败涂地,险些亡国。”顿了一顿,又道:“辛大人写这句,想也是对北伐并非信心十足。辛大人矢志北伐,却也不是盲目之人。”

  王姓中年文士道:“当是警醒之意罢,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自己还想着建功立业,如今犯了事,又开始抱怨。”

  崔翁道:“辛大人纵使举荐有过,毕竟用人之际。因此摈弃良臣,岂不是又一个廉颇。”

  众人都是摇头,一人道:“辛大人带着五十健卒就能在万马军中擒下叛贼,如此有勇有谋之士,朝廷却也不用。”连连摇头。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