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续肠伍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郑公侃犹自犹豫,药箱不在话下,一只活鸡是什么意思,莫非眼前这位是个巫医?

  沈放无心与他解释,道:“我乃道济大师徒弟,你速叫人取东西来。”

  道济大师之名,果然如雷贯耳,郑公侃立刻面露喜色,再不怀疑,高呼:“来人,来人。”自己急匆匆走出门去,招人准备物事。

  萧平安看秦广伤势,也觉怵目惊心,道:“你能治?”

  沈放摇头道:“我从未处理过如此之伤。”

  萧平安惊道:“那兄弟莫要逞强。”

  沈放道:“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金创肠断候’章,夫金疮肠断者,视病深浅,各有死生。肠一头见者,不可连也。若腹痛短气,不得饮食者,大肠一日半死,小肠三日死。如今两头可见,可以针线缝合,纳入体内,人或可救。”

  萧平安迟疑道:“你是书上看来的,自己没做过?”

  沈放望向秦广,伸手握住他手掌,轻轻握了一握,道:“秦大哥,我不能骗你,你这伤我从未见过,只能按医书所载一试。光靠我一个决计不行,你自己要活,要跟阎王爷再打一架!你要醒着,绝不能睡着了,因此麻药也不能给你用,成么?”

  秦广嘴角艰难露出一个笑容,努力点点下颚,两人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不过数息时间,外面沉重脚步声响,郑公侃已经回来,他心急如焚,竟是提着一个医官飞奔而回。那医官身材瘦小,吓的面如土色,怀中牢牢抱着一个药箱。

  沈放道:“大麦粥汁和鸡呢?”

  郑公侃道:“随后便到,对了,鸡要公鸡母鸡?方才未问,我叫他们一样一只。”

  沈放也是一愣,公鸡母鸡?书上也没说啊。对秦广和萧平安实话实说,对郑公侃等人却是一脸严肃,道:“须得见鸡行事。”

  郑公侃心下叹服,真不愧是活佛弟子,还会给鸡看相。

  沈放对萧平安道:“待会还需大哥相助。”

  萧平安道:“兄弟放手去做便是,有什么要我帮忙,尽管说话。”

  沈放点点头,将那医官药箱打开。那医官獐头鼠目,看去便是十足庸医,名字倒是取的吉利,姓都,名能治,想是为讨口彩,特意改的。药箱里东西倒是不缺。见沈放在药箱中挑挑拣拣,大是心痛,皱眉道:“神僧弟子又如何,若是能治,我不知治么!”

  郑公侃早瞧他不顺眼,狠狠一眼瞪去。

  军中设军医,不管人数多少,效果如何,乃是爱兵之意,可以极大提振士卒精神。遇到大战,皇帝甚至会派太医随军,以显仁怀。

  军医制度由来已久,周代姜太公吕尚《六韬》中提到:“方士三人,立白药,以治金疮,以痊万病,”这是关于军医最早的记载。《后汉书》中记“庵庐”,便略等同于最早的战地医院。唐肃宗时,“凤翔军中疾患,难得医药”唐肃宗令太医署选差医生赶赴军中诊治,始有“军医”之名。

  到了宋朝,军中都有太医局指派医官。北宋末年,又设“医药院”,收容伤患。“医药院”乃是军医一科自一般医事中分离的分水岭,逐步专业化。

  但古时学医不易,对于军队而言,军医数量远远不足。宋时“太医局”全盛之时,也不过生徒三百。能派去军中的医生更是稀少,军中大约每五千士卒,才会配医士一至三名,而这些人也多半跟在将官之后,完全是杯水车薪。

  而且随军之医,除少数跟随主将的名医高手,多半都是学艺不精的生徒。只因战场之上,其实也不须太过高超医术,也没有什么疑难杂症。历来军医之责,主要有二,一为治疗金疮之伤,战场之上,最多的便是箭伤刀枪伤。二为防疫。宋代许洞撰兵书《虎钤经》对此有详细之论。

  古医字写作“醫”,与兵家素有不解之缘。“醫”字拆为医、殳、酉,分指的是箭袋、矛与酒坛。伤者中箭中矛,便以酒清洗伤处,然后拔去箭矢,抹上伤药。这便是军医的日常,而这治愈率也相当感人。毕竟“医”字从匸从矢,中了箭哪有不死人的。

  这都能治也是个善与人送终的庸医,知道的背地里给他起个绰号,叫做“都得完”,在军中名声也是可见一斑。郑公侃见他便是生气,此际听他说丧气话,简直想抽刀砍过去,叫他先完。但砍杀医官,罪过实在太大,只好先瞪两眼解恨。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