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虎将玖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萧平安起初还想躲闪反击,数招一过,便熄了心思。晏苍然招式玄妙,若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出手更是带着内劲,快若闪电,自己顾此失彼,接连中招。至于逃跑,更是痴心妄想,晏苍然双掌如同天罗地网,四面八方都是遮的严实。

  还好晏苍然有心生擒于他,掌力稍有保留,但即便如此,仍是打的他筋骨欲断。尽处下风之下,反是叫萧平安起了倔强性子,既然避不过,索性不躲,双足一沉,牢牢扎住马步。

  晏苍然见他拳脚忽慢,自己也是松了口气。自己一套“千幻万佛手”打了一半,开始两三招便能击中一掌,渐渐要四五招才能寻到萧平安一处破绽。而且自己掌力及体,立刻便被卸去。自己虽未用全力,但眼前这小子武功反应,也是叫他瞠目结舌。隐隐觉得,不久之前,韩复与此子相斗,似还没有这般厉害,这才短短几日,这小子武功怎又进了一步?眼见萧平安招数终于放缓,似已力竭,竟是如释重负。

  只道萧平安已将束手就擒,但又过几招,萧平安站着挨打,竟是越打越矮。

  晏苍然心知有异,目光一扫,萧平安双足已深深陷入地下,竟达半尺有余。自己拳脚打在他身上,萧平安身子一晃,便承受过去。

  晏苍然暗暗称奇,自己内力远胜萧平安,此际也使了五成功力,按常理,这小子定当抵受不住,连番拳脚之下,纵未吐血内伤,骨头也该打断了几根,这小子怎会若无其事?而且这小子怎会如一个木桩,自己一拳一脚,竟把他打入土里。

  萧平安所使,正是“大阴阳周天赋”中的又一绝学——“地藏”。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大地之坚忍,坚不可摧。立根于大地,将敌人的攻击尽数导入地下,身不离地,则坚如磐石,不动如山。当年哥舒天便是以此功硬抗周苍的大摔碑手,任开碑裂石的掌力打在身上,也是毫发无伤。

  晏苍然虽不明就里,也知必是极高明的卸力功夫。自己与这小子三十多年的修为差距,这功法竟能硬抗的下,这是何等武功,竟能跨越好几级的越级硬撼。旁的不说,擒下这小子,逼出这套功夫,此番便是不亏。

  正待倾尽全力,痛下杀手。忽闻帐外纷乱声起,喧嚣渐闻。晏苍然微微一怔,旋即就听隐隐雷鸣之声,越响越大,瞬息已在帐外不远。

  注:《宋论》记载:“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这“勒石三戒”其实只允许皇帝去看,皇帝在登基的时候,才有资格去太庙中去看这个祖训。但是“纸包不住火”,很快世人皆知。文臣愈发骄横,以致到北宋后期,士大夫阶层甚至都懒得再找借口。只要大臣犯错,就会顶一句祖宗以来,未尝轻杀士人。这也演变成了宋代朝堂上的潜规则。

  但这所谓“勒石三戒”未知真伪,传说是太祖临终所立。赵匡胤自己在位之时,知道要利用文人治国,但绝非心慈手软之人,该杀一样会杀,蔡河务纲官王训等四人,因以“糠土杂军粮”,从中贪污,即被“磔于市”。

  宋朝真正不杀士大夫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北宋中后期和南宋。那时只要不是犯下谋反一类的大罪,基本见不到诛杀士大夫的记载。甚至连免官这类惩戒都极为罕见,导致宋朝官场出现了只有增官,极少除官的可怕现象。而这一状况的形成,完全是文臣集团不住坐大的结果,在与皇权的博弈中占了上风。

  注:张岱《夜航船》中载,京观: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古之战场所在有之。

  注:《武经总要》:凡木棚,因敌所逼,不及筑城垒;或因山河险势,多石少土,不任板筑,乃建木为棚,方圆高下,随事深埋,木根重复,弥缝其阙。内重短为阁道,外柱一重,长出四尺,为女墙,皆泥涂之。栅外掘壕一重,阔二丈,深一丈。木栅里,每百步造战楼一具,中置望楼,以远探望。

  注:公元1141~1149年(金熙宗皇统年间),金朝开始设立武举取士。公元1203年(金章宗泰和三年),金朝廷规定:武举一甲第一名任职忠勇校尉,二、三名任职忠翊校尉。目前有据可考的金代武状元只温迪罕缴住一人,乃是宣宗兴定二年(1218)戊寅科考取,同科进士四十人。大名鼎鼎的全真教王重阳也曾在金国中过武举,金熙宗天眷(1138—1140)初年应试,考中甲科,可惜后来长期任征酒小吏,遂愤然辞职。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