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迁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过去的麦收、秋种季节,由于耕作方式的落后,从收到种要经历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且劳动强度大,投工多。

  生产队时期,出工一天挣一天工分。麦秋两季分粮食按各户挣的工分多少分配。工分多,分得粮食就多,工少则少。到了年终一般按人七劳三的比例决算,计算出每家每户盈亏金额,一年兑现一次。

  麦收时节,天刚蒙蒙亮,人们就出工,手持镰刀割麦,好手一天起早贪黑紧赶慢赶也不过亩把麦,一天下来,累得直不起腰来。在收麦的同时,队长要安排造场(为收打小麦提场地)将地平整、泼水、撒糠,石滾碾实,最后,用上年的麦秸将场地盖好(防暴晒、裂纹备用)。小麦收割后要歇铺,也就是让割下来的麦子在地里稍加凉晒,等干湿适宜,及时往场里运送并上垜,边打场边下种(用锄头筑穴)。

  打场,将运到场里上垜的小麦均匀摊到场上,靠太阳晒干。摊完场,中间还要翻两次场。就是用木杈将小麦翻一次,而后,靠租来的骡马拉着石滾一圈一圈碾压。在连晌时分也就是温度正高的时候开始碾场,一直持续到下午四时左右开始收场,将麦秸上垛,剩下的麦粒混糠用推板、木掀积堆。趁着起风的时刻,将麦粒中的杂物扬出去,最后再经二次呛麦扬净装袋入仓。小麦走过收割、运送、凉晒碾打到归仓等工序,几乎要用20天时间,而此时,人们累得疲惫不堪。接下来的农活,就是一锄一锄分行距、株距筑穴下种。等玉米苗三至四片叶时要锄头遍地,间隔数天再锄一遍以及农田管理。玉米长到半人高时还要施肥封土,到此,人们方可以喘口气。

  秋收秋种时节,要比夏收夏种的时间更充裕些。这个时候,先刹玉米杆,再撇玉米穗,最后拉、堆、撕、挂,待到农闲间隙,脱粒归仓。重头戏要数翻地、平整、成畦、下种。翻地阶段,一天两见星,送饭到地头。天不亮就下地,天色灰暗才收工。男劳力是主力军。手持钢锨一锨一锨得翻,不少人都赤臂上阵,你追我赶。不时,组与组之间还要来个比赛,看谁翻得快,欢声笑语回荡在大田间。地一边翻一边平整,不能晾墒。平整田地靠人力拉耙(耙长三米多,宽七十公分)装上铁耙齿,靠六或八个人拉。耙上面压一块重量适宜的石块,拉耙是个力气活,全是男劳力,一趟下来,个个气喘吁吁,汗流夹背。

  八十年代初,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中央对包产到户形式予以肯定。“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余的全是自己的”。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开始转变,耕作方式也在变化。麦收从一镰一镰收割到手扶拖拉机收割,从租赁国营农场大型联合收割机定位收打,到“大肚”打麦机的脱粒,效率提高了好多倍。现在收割、播种几乎全部实现机械化。过去几天的活,现在站到地头,抽支烟、喝瓶啤酒的工夫小麦收完。叫来播种机半小时,下种就告结来束。只是秋收还沿袭手撇玉米的作法。除此之外,秸杆还田、旋耕、机播,搂田埂也是机械成畦。现在的农忙,只是农事活动开始的称谓。

  如今的农民,切身感受到科学种田省力高产,从良种的选用,到复合肥的换代;从除草剂的推广到农药的升级以及农田耕作方式的变革,越来越显示出科学的威力。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