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无论是曹操或者是刘备形容袁绍的第一句话肯定就是袁绍祖上四世三公,这是一种对于袁绍的描述,但同时也是一种嫉妒,袁绍的出身,实在太好了,在汉朝所有的官吏,如果想晋升的话,就必须得到上级的认可,在这个时候占据着官员最高位的是三公,也就是说,天下所有的官员如果想要晋升的话,那必须得到三公的同意,才能够把自己的官职往上提升。



等于就是说袁绍这几代人给自己的后代留下的最大的遗产就是这批自己的门生故吏,你们提拔自己的时候都是依靠着我们向皇帝进言,你们才提升自己的官位的,到了汉朝末期,无论是哪个官员都必须得卖袁绍一个面子。袁术之所以一直跟袁绍在那争夺谁是袁家正统继承人的身份,原因便在于争夺这一批人力资源,即便袁术只有袁家一半儿的影响力,但是他也仍然能够在刘备,曹操,孙策,吕布超豪华阵容之下被殴打了那么长时间,还不倒下,袁家的实力可见一斑。



曹操在河南地区忙于征张绣,平吕布,讨袁术的时候,也正是袁绍在河北地区镇压农民起义军,向四外扩张势力得手的时候。



“三公”是指当时掌握最高军政大权的三个官:太尉(掌握全国军事)、司徒(掌握全国政务)、司空(掌握全国监察执法)。曾祖袁安在章帝时曾任司空、司徒,其子袁敞在安帝时曾任司空,袁汤在桓帝时曾任司空、司徒、太尉,其孙袁逢在灵帝时曾任司空,袁隗灵帝时曾任司徒。



袁家四辈都有人做“三公”的官,所以人称“四世三公”。



像袁氏这样有势力的世家大族,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影响很深远。袁绍凭借这个家世步入仕途,20岁时就当上了濮阳长,很快升至中军校尉。何进谋诛宦官要依靠他,任他为司隶校尉。



袁绍反对董卓废立,董卓不敢杀他;他逃离洛阳后,董卓还任他为渤海太守,封邟乡侯,就是顾忌袁氏的势力大。关东诸军讨董卓,推袁绍为"盟主”,也是和他的资望分不开的。



虽然如此,但他当时只是一个渤海太守,连一个州的地盘都没有占据。191年,关东联军散伙后,他便向冀州发展势力。这时冀州牧韩馥和屯兵幽州的奋武将军公孙瓒之间有矛盾。袁绍便利用这一矛盾,从中取利。他先写信给公孙瓒,要他领兵攻打韩馥。袁绍自己也引兵东向,摆出袭取冀州的态势。



当韩馥迎战公孙瓒不利时,袁绍选派外甥高干及韩馥的老相识辛评、荀谌等人去冀州,向韩馥陈说利害,劝他将冀州让给自己。韩馥为人怯懦,占地虽广,粮谷虽足,但无谋略。在两边军事威胁之下,在袁绍的劝诱之下,韩馥自思无力抵抗,并且考虑到自己是袁氏的“故吏",袁绍不会亏待他,便不顾手下一些人的反对,将冀州让出,迎请袁绍为冀州牧。此后,袁绍以韩馥为奋威将军,但不给他一兵一卒,也不给他属官。



就这样,袁绍轻易地占据了冀州。他以沮授、审配、田丰、太守,连一个州的地盘都没有占据。191年,关东联军散伙后,他便向冀州发展势力。这时冀州牧韩馥和屯兵幽州的奋武将军公孙瓒之间有矛盾。袁绍便利用这一矛盾,从中取利。他先写信给公孙瓒,要他领兵攻打韩馥。袁绍自己也引兵东向,摆出袭取冀州的态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