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忠臣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也就是说摆在袁绍面前的有三方需要搞定的军事势力,按照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是东部青州的黄巾军,西部的黑山军,北部幽州的公孙瓒。那么为什么没有南部的军事势力呢?因为当时邺城所属魏郡的南方,所要面对的是兖州的东郡,当时正被曹操管辖。而曹操是袁绍的属下。



沮授给袁绍提出的“邺中对”第一步就是按照这样一个顺序,由弱到强,由简到难,逐一消灭掉冀州周边相关的军事势力,以达到兼并青州冀州幽州并州的地盘,形成“横大河之北”称霸中原的最终结局。



之后就进入到“邺中对”的第二步,“收英雄之士,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长安,复宗庙于洛邑”,说白了就是“挟天子”。然后就是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号令天下,诛讨未服”,也就是“以令诸侯”。



沮授“邺中对”所提出的这三步,归纳起来可以是九个字“拥四州,挟天子,令诸侯”。实际上在整个汉末三国的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概念的,正是沮授的“邺中对”。这比毛玠向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构想,至少要早一到三年的时间。



可是袁绍在听了沮授的话后虽然很是高兴,但是并不认为“邺中对”有什么稀奇,袁绍自己在心中早就有了类似的想法。这实际上已经表露出了袁绍对沮授的这番话,对“邺中对”的不以为然。是他自大本性的一次具体的体现。



但是这种理解与袁绍向沮授虚心请教时所说的话有着前后矛盾的地方。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袁绍是把沮授比作管仲和范蠡的,是把沮授放在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上的。可是到听完沮授的话后,却认为沮授所说的“邺中对”的内容都是自己心中所想,没什么新意。这简直是又把沮授贬低成了一个一文不值的小谋士一样,实在是带有侮辱的性质。



可能是李贤也注意到了这种矛盾的存在,于是在注释《后汉书》的时候引用了《春秋左氏传》中《阴饴甥对秦伯》一篇中,秦穆公所说的“是吾心也”这句话。也就是说李贤认为《后汉书》中的这句“此吾心也”可能是有记载错误的情况,原本应该是“是吾心也”。



《阴饴甥对秦伯》也算是《春秋左氏传》中的名篇,主要讲述的是由于晋国背信弃义,结果被秦国打败,国君晋惠公夷吾成了秦国的囚徒,有被杀的可能。为了挽救国君的性命,以及改善两国的关系。



晋国派遣阴饴甥作为使者,于鲁僖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十月前去王城与秦国谈判结盟。阴饴甥作为战败国的代表,在晋国理亏,极端劣势的情况之下,以道义说服秦穆公,使其放弃战争的主张,最终促成了两国的联盟,挽救了危局。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