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商贾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总结下来,还是秦烈运气好,到了三国时候,将军的名号可谓是烂大街,可是这个时候将军还是挺值钱的,所以秦烈有时候会想,是不是朝廷将军烂大街的操作就是从自己开始的?



自从秦烈来到这里为止,就已经亲自参与过几个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了,可以说,自己已经是这个时空的一份子了,现在的曹操、孙坚、刘备都没有崛起,刘备还在自己手里。



想到这,秦烈深吸一口气,此时的卢奴兵强马壮,足足有了三万人马,别说三万人很少,秦烈有的三万人只是常备军,就是职业军人。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自己不可能让郡中所有的壮丁来当兵,那样的话自己的兵马可以轻轻松松到达到十几万,可是问题在于这样做行不通。



庄稼需要有人收,需要有人种,工匠需要有人做,房子需要有人盖,将所有壮丁都叫来当兵,先不说这个时候不是那样的战争紧张期,就是到了军阀混战的时候,这样做也会直接导致自己后方无法运作。



秦烈自己的职业军人是只有三万,就是这样,秦烈还要向陈宫建议一减再减,因为中山郡是为数不多的,冀州里面创伤最小的郡,所以那些流民就很自然的投靠到秦烈这里,他们没有土地,没有家室,只能当职业军人。



再有就是秦烈自己的“屯田令”。



农业生产是国家的根本,再加上当时的生产力低下。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把人分为四个等级也就是所谓的士、农、工、商“四民”中,士最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这种思想被历朝历代所沿用,历代封建王朝尤其是新建立的王朝都十分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强调“农为本”,在人民思想中根深蒂固。



此后所有的统治者都继承了重农抑商的政策,目的是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服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历朝历代采取这种措施,归根到底是因为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在两千余年封建历史中,“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



由此形成“重农抑商”政治方针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政策始。“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具体表现法律的内容必然为经济形态所决定,当“农本商末”观念被统治者信奉以后,作为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体现的抑商之法应运而生。



秦烈思来想去,觉得这个重农抑商的做法很不好,因为在秦烈自己的观念中,各行各业应该平等才行,自己也和谋士们商量过,得到一个明确的回复:不行。



盛世就以农为主,这乱世又怎么可以舍本逐末?打仗需要粮食,百姓生活需要粮食,更何况是在这个时代。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