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洛阳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洛阳城中,虽说是天下最为繁华的地方,自汉光武帝将都城迁到洛阳以来,这里的繁荣就没有间断过。



当时关中拥有相当肥沃的土地,内部的战略纵深也较大,而洛阳所在的伊洛河盆地东临嵩山,北抵黄河,西接崤山,南面伊阙,方圆要比关中盆地小得多,而且土地比较贫瘠,张良曾言:“此地狭,方圆不过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国也。”



洛阳的优势在于其距离东部黄淮大平原与江东地区更近,水运更加方便,因此在天下太平时朝廷有力量控制地方,则关东各地的赋税可以源源不断的滋养洛阳,运输成本还远远低于运到处在关中的长安。



王莽新朝末年,在刘秀定关中之前,赤眉、更始扰乱关中,争战不息,首都长安已经残破不堪,几乎夷为废墟了。



如果此时光武帝定要定都关中的话,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整座城池的修缮,这对刚刚经历完战争的百姓来说,绝对是一件苦不堪言的苦差事,说不定又会民怨沸腾,叛乱的星星之火可能会重新被点燃。



而与此同时,离长安不算太远的洛阳,在这场战争中,并未受到多大战火的冲击,殿宇楼阁保全的还算不错的。



且洛阳作为东周的首都,对帝王来讲,也算是一个地位比较崇高,身份比较尊贵的一座城池。以此地为都,不会失了身份。



当时匈奴已逐,西域已通,占据平凉之地的隗嚣也已被消灭。西羌的威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光武帝来说,已经没了外寇强敌。



长安城在抵御外辱方面的战略意义就没那么高了。而洛阳城更处于当时中国的经济更为富庶、交通更发达、文化程度更高的中原地带,对全国的控制可以更近一步。



经济因素在东汉建都洛阳的过程中并非主要考量,而政治军事因素才是重点。长安多年战乱此时已经破败,国家战略位置上而言,外部游牧民族已不成大的威胁,为了政治平衡,选择经济相对好的洛阳是正确的选择,光武帝定都洛阳也是有其考量。



可是现在的洛阳虽说是表面繁华,可是谁都知道,自从黄巾起义以来,汉室的天下呈现颓势,甚至这种颓势已经无力回天,宦官当道,卖官鬻爵,说好听的是收钱当官,可是那些官员真的有才能吗?



这些买官来的官员画的钱越多,他们向百姓搜刮的钱财就越多,最后算下来,百姓还是最为受苦的一方,黄巾之乱虽然平息,可是这样的事情没有办法制止,因为这是皇帝与宦官不断的搜刮这民脂民膏,皇帝是这个国家的主宰。



洛阳的街道上,一位青年望着天,缓缓的吐出胸中的一口浊气。此人叫曹操,字孟德。



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自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颇有名望。汉桓帝时,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其实曹操的父亲本名夏侯嵩。后颓势,甚至这种颓势已经无力回天,宦官当道,卖官鬻爵,说好听的是收钱当官,可是那些官员真的有才能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