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昆曲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p>除非陆白这戏本子不是他写的。</p><p>就在他们议论纷纷时,好奇开锣了。</p><p>打扮一番后的班主首先上台。</p><p>这位班主正是在莫家堂会上压轴,后来被顾清欢整个买过来的戏班子的班主。</p><p>他姓周。</p><p>周班主在开场时上台,主要起到开场白的作用,这与相声有一首定场诗一样,只不过这戏曲的开场白主要以介绍剧情梗概为主。</p><p>这是戏班子约定俗成的规矩,因此众人不足为奇。</p><p>只不过</p><p>锣音一转,曲笛响起,这班主竟然唱了一首蝶恋花:“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p><p>“这”</p><p>“这首词”</p><p>“我的天姥爷啊,这唱腔”</p><p>他们处于听不懂,但大受震撼的状态。</p><p>单说这首词,无论遣词造句,还是词所表达出来的意,都只有一个“雅”来形容。</p><p>再提这唱腔,在曲词典雅的加持下,行腔婉转,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吃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把独属于江南的风情与雅致融合到了极致。</p><p>他们虽然是才子,奈何他们没文化,只有一个“雅”来形容。</p><p>更为难得是,因为唱腔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在这些的加持下,这戏少了往日戏曲的喧嚣,简直“雅致”到骨子里去了。</p><p>这</p><p>听起来就是享受啊。</p><p>然而,不等他们在这唱腔和曲调中徜徉太久,班主接下来对剧情的梗概让他们的好奇心被勾起,很快心痒难耐了:“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p><p>这戏竟然唱了一个官家千金在梦中对书生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的故事。</p><p>这可太新奇,太吸引人了嘿。</p><p>人和鬼的爱情他们不是没看过,但这人和人梦中相爱而死,然后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的故事,还真是很罕见。</p><p>在听的众人,并没有因为剧情的梗概介绍而失去好奇心,反而因为想知道戏子们如何表演,故事曲文和说白如何写而感到兴致勃勃,迫不及待的等真正开场。</p><p>首先上场的是柳梦梅。</p><p>作他上场好先自报家门,接着强调柳梦梅是他改了名字,之所以改,是因为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见没人站在梅树下,故此改名。</p><p>这一下子就与后面的梦中相会做了铺垫,同时还留下了许多伏笔。</p><p>众人看到此处,终于放下了陆白写戏本子的疑虑,至少这么一场成熟的开场,让他们知道陆白这个他们眼中的外行写的戏本子是成熟的,在及格分以上的。</p><p>柳梦梅作了自我介绍以后,就去访问友人韩子才下场了。接着出场的是杜丽娘的父亲杜宝</p><p>故事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p><p>众人沉浸其中不可自拔。</p><p>原因无他,只因为陆白借助面板提供的修行之法,在牡丹亭这戏中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