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天下豪杰(八)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然而几万里外的欧罗巴各国,却已经在用把整个地球都纳入视野的大战略考量,并且真的执行了这样的战略。

  如此的野心,如此的魄力,如此的悍不畏死。若非亲眼所见,亲而所闻,大家是绝不会相信,距离华夏并不远的地方,有着这样的力量正在为了实现他们争霸地球的野心而不断征服、战斗、争夺。

  与这些国家相比,华夏真是过得太安逸了。

  接到霍崇命令之时,南征军上下都难免有些畏难情绪。经过礼部抓紧时间摆事实讲道理,部队的不安乃至于不满消散了大半。

  南下部队明白了,敌人不仅在国内,还在国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安逸的怠惰正在让华夏不断失去一些华夏自己都没注意到的东西。大家曾经以为南海是遥远的蛮荒之地,华夏不南下,只是不愿意。

  这里的形势已经证明,便是现在赶来,只怕也有些晚了。

  五年,整整五年时间。于浅上将率领的部队从南海舰队变成了南方军,之后又变成了南海战区。

  艰苦的战斗一场接着一场。英国与荷兰联军,战斗,失败,再战斗,再失败。却始终没有放弃。

  此时满清却被华夏军撵出了湖南,撵出了四川,撵出了西北,撵出了关外。

  从燕京到张家口的马拉铁路修建完成之后,华夏军终于获得了穿越阴山的强大后勤线,开始讨伐蒙古。打的逃入蒙古的满清势力向着更北更西的方向逃窜。

  然而在南海,英国与荷兰旧在战斗。在南海的牺牲的军人甚至比讨伐满清牺牲的更多。以至于雷虎都公开提出了质疑,“英国与荷兰就不把命当回事么?”

  于浅看到的报告中,霍崇淡然答道:“这乃是欧罗巴的传统,人命若是被当回事,他们凭什么跨过几万里的海洋,跑到南海来?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英雄气概。我们不能被敌人压倒,而是要压倒敌人。我们华夏当然把人命当人命,然而我们也决不能畏惧危险,而是要通过科学和民主的制度,发动主观能动性,解决敌人。”

  华夏朝共和十一年十一月。旧港宣慰司的旧址上重建的宣慰司衙门外广场上,英国与荷兰联合舰队的残部鱼贯而过。每一支军队都老老实实将他们的军旗放到观礼台下。

  军旗一倒,等于这支军队就已经覆灭。与华夏南海战区纠缠了五年的英国与荷兰联军终于向更坚强,更勇敢的华夏军投降。

  根据西班牙与弗兰西那边来的情报,在欧罗巴上进行的奥地利王位战争也接近了尾声,英国、荷兰、俄国与奥地利战败了。虽然普鲁士现在的国王,人称红胡子的悍将反复跳反,最终也没能改变战局。

  装备了华夏火枪的西班牙与弗兰西联军横扫欧罗巴,建起了属于两个波旁王国的赫赫武功。

  华夏的南海终于稳定下来。之后的日子将是开拓南海,让这里再不会有西洋人横行霸道。

  不等观礼仪式结束,就见有通讯官飞也似跑来。到了于浅近前,于浅就见通讯官脸上挂着泪水,若不是还有投降的洋鬼子在,只怕他就大哭出来。

  于浅心中一震,夺过通讯官手中的纸。看了一眼,于浅只觉得眼前一黑,几乎要晕倒过去。旁边的参谋长连忙接过圣旨,就见第一句写道:“陛下十月初十驾崩……”

  投降的英国荷兰联军的残部人员看到不久前还趾高气扬志得意满的中国军官们突然就陷入了悲痛之中,有人嚎啕大哭,有人顿足捶胸。

  看着敌人如此痛苦,这些投降的残部众人讶异之余也十分开心。不过没人想过要趁机反抗。华夏军的数量远远多过投降的残部,更重要的是,几年的战争中,这些中国军人展现出压倒了英荷联军的勇气、毅力,并且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

  每一次战斗,都能感受到这些中国海军的成长。如果不是打到彻底绝望的地步,英荷联军也不会投降。

  虽然中国军人正陷入悲痛之中,只要他们不杀俘虏,这一切就与英荷联军的残部没什么关系了。

  当天晚上,南海旧港宣慰司的全体官兵都听到了这个消息,也听到了诏书与遗诏。

  诏书中公布了华夏朝开国皇帝霍崇因病去世,

  而遗诏中,皇帝霍崇宣布,华夏朝的革命之所以是革命,就是掀翻了国家归于某家某姓的旧制度。霍崇也是华夏朝广大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任何华夏朝的皇帝,也都将遵从这样的立国之本。为了华夏朝民众利益而奋斗。坚持解放,科学与民主的革命道路继续走下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