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礼部新气象(十六)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河南阴历六月底的天空素来晴朗,而此时既没有工业雾霾,更没有烧麦秸的烟雾,乌尔班将军却觉得头顶上仿佛透明的晴空阴郁的宛如暴雨前的阴暗。

  得知华夏军竟然夺取了坚固的内部营垒,乌尔班将军的斗志还没有消退。随即得知华夏军进攻的部队大军压上,乌尔班将军同样勉强镇定着心神询问局面如何。

  等他骑着马跑到前线,看到华夏军以清军最熟悉的平推阵列,在火炮的轰击下不急不缓的排着横队压上之时,乌尔班将军心中猛然生出绝望来。

  如果清军此时壁垒完备,华夏军的正功会被有效的抵挡在战壕之外。如果华夏军此时如之前那两支亡命徒般的部队一样继续突击,乌尔班将军还能以优势兵力实施近战。

  然而当下清军内部有占领了坚固营垒的华夏军突击部队,外面有整齐压上的华夏军正功军队。清军兵力虽然占据优势,却已经陷入捉襟见肘的局面。

  如果用数倍兵力看守住内部的华夏军,就只能以优势非常有限的兵力应付华夏军正功部队。乌尔班将军当然可以认为,此时清军还占据优势。可骗别人可以,骗自己可难的很。乌尔班将军知道华夏军在排枪对射中的实力。

  可当下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便是知道不成,乌尔班将军还是下令一部分清军围住核心营垒内的华夏军,其他军队依托堑壕与华夏军作战。

  此时清军倒是没有惊慌,或者说清军将令们还不算慌张。毕竟么,此时他们还有堑壕可以利用呢。之前就曾经用堑壕与华夏军打的有来有往。

  可事情却和他们想的不同,华夏军这边的射击密度大大高过清军。而火炮更是向清军阵地内猛烈射击。

  清军将令们还有战意,可士兵们却有些蔫了。他们所在堑壕里,在炮击空隙才开始射击。

  这样的射击并没有能挡住华夏军前进的脚步,当华夏军在更近的距离上开始射击之时,准确度高了好几倍。

  当华夏军掷弹兵将手雷扔进清军堑壕之后,清军也管不了军官的命令,没有死伤的扭过身就爬上堑壕靠内的一边,向着第二道堑壕逃窜。

  华夏军此次可不敢大意,占领了第一道堑壕之后仔细检查,确定那些藏兵洞内没有清军,才开始继续进攻。

  三个师三面包围,不急不慢的挤压着清军的兵线。不过半个小时,就将清军从第二道堑壕内撵了出去,撵到了第三道堑壕内。

  华夏军的好消息就是清军的坏消息,这边不断有丢掉阵地的噩耗传来。那些红衣大炮因为移动不便,纷纷落入华夏军手里。指挥战斗的清军军官们伤亡也很大,当守备,都统,乃至于副将伤亡的消息传到了乌尔班将军这边。乌尔班无比痛恨自己为何不果断的在华夏军逼近之时就选择撤兵。

  如果第三条战壕再守不住,清军就真的陷入绝境了。乌尔班将军当即下令,“命亲军为首,向西冲杀,杀出一个口子,让大伙冲出去!”

  清军此时阵地上虽然一片大乱,还没到崩溃的局面。将令们听到消息,也知道这阵地已经守不住。虽然万分无奈,却也只能选择突围。

  华夏军之前采取的就是围三缺一的围攻模式,虽然兵力只有清军的三分之一,但是华夏军就有这样的气概。不过留出来的缺口却是东边的缺口。

  因为清军若是东逃,定然不可能逃出包围圈就转回去向西,他们定然会继续往东逃走。在东边等着清军的乃是华夏军另外一个军的部队。

  乌尔班虽然不太清楚华夏军的布置,却也知道决不能往留出来的东边缺口走。道理么,很简单。敌人定然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方案。对于清军来说,即便是突围,也是向着西边突围,一路败退回虎牢关最合适。

  最终还是要西逃,向东跑,最终只会让一股败军变成了四处乱窜的散兵。一旦部队彻底跑散,便是没有敌军追赶,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别想收拢。

  残酷的突围战随即在清军与华夏军之间爆发。

  在华夏军看来,一队衣甲鲜明的清军率先冲了过来。那衣服挺熟悉,华夏军早期给部队装备的就是从八旗那边缴获的棉甲。经过捶打的棉花上钉上铜钉,面对弓箭以及早期火绳枪,有相当不错的防护力。所以当华夏军能够展开大规模野战之时,第一排的部队就穿这个。

  不过时代早就变了。华夏军此时的军服用了不少皮革兜子,皮革兜子里面插上钢板,被称为‘防御背心’。因为皮革兜子呈现出一种马甲的模样,在山东与河南,东边的缺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