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江宁之围(十六)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正在会见江南女性公务员,有人送来一份文件。钱清打开看了看,就见是关于福建清军的消息。抬头就见与会众人一脸的好奇。按照霍崇所说,这就是生物进化到某个阶段时候演化出的‘模仿本能’。钱清虽然对于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年的进化时间感到非常无奈,也提不起兴趣。然而对于霍崇描述的进化结果很有感觉。并且每次都能在很多地方得到验证。

  当然,人类却也不是简单的模仿。屋子里面还是有些看着经过自我改造后显得有涵养的人,譬如高庞的老师陈铭泰,他就尽量让自己装作没看到。陈铭泰的女儿则是另外一种,虽然也是好奇,但是陈退一很轻松的用记笔记的方式把自己的好奇转化到了别的方向。

  拿起纸在空中抖了抖,钱清笑道:“哈哈,这是好消息。我军在仙霞岭击溃了清军,清军已经逃散。我军已经基本不用担心敌人从福建陆路杀过来。”

  这些投奔了华夏朝廷的人中响起一阵欢喜的感叹,很明显,这些人并不希望自己背叛了曾经被视为朝廷的满清之后,再因为投奔错了对象而被满清当做逆贼处决。

  钱清能理解众人的不安,就告诉大伙等着消息就好。华夏军主力已经从山东、河南等地集结到镇江。很快就会与清军进行决战,“只要清军在江宁战败,他们再不可能顺江而下。朝廷再派一支偏师解决了福建的清军,江南就再不用每日里担惊受怕。”

  听着钱清目的明确,效果又好的讲述,陈铭泰对钱清这位未来的女王爷更是好奇起来。女人在家族里有很大发言权,在江南不是稀奇事。然而掌握实际权柄,更拥有真正地位的女人是从所未见。

  难道华夏朝廷真能让如此局面维持下去不成?

  钱清却也没有把见面持续太久,和女性公务员们又说了一阵,勉励大伙要自尊自爱自信。此次会面就结束了。

  毕竟钱清到镇江的目的不是官员们的人事安排,而是要指挥决定江南命运的江宁之战。

  战况不断传来,清军得知华夏军开始派遣援军的消息后,对江宁城发动了新一轮进攻,大有要趁着华夏军没有集结之前一举攻破江宁的意思。

  从战争角度,这也算是正确的手段。毕竟华夏军留给清军的时间不多,如果清军继续耽搁下去,就会陷入前有坚城,后有围堵的局面。

  就在钱清准备调动人马向江宁移动之时,雷虎这边接连派来人禀报,清军竟然撤兵了。

  实事上雷虎自己都不太敢相信。之前清军表现出惊人的勇气,敢于华夏军奋力搏杀。而且攻城战中表现得也可圈可点。就这么走了,雷虎是反复侦查,才完全确定。

  此时清军统帅富察·傅清并不在意。他此时已经带着要死的觉悟下令撤军。十几万人马一路后撤,中间的难处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

  好在华夏军没有出城追赶,让清军一路狂奔,推到了安全的距离。这边傅清直接向前赶,先到了天门山,准备防御。

  天门山山势陡峭,如刀削斧砍,突兀江中,隔江对峙,真可谓“天门中断楚江开”,二山中又以东梁山最为陡峭,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只见遥远的水天相接之处,各种船只从“天门”中穿梭往来,让游人赏不尽大自然这鬼斧神工的美景;船过“天门”顺江而下便可游览诗仙李太白江中揽月、骑鲸升天的采石矶和青山太白墓;再往下不远处就是和县乌江镇,可游览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兵败垓下的西楚霸王项羽庙。题咏天门山的诗词歌赋甚多,然最富气势的仍是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烟浪”的意境,正在于此。

  看着山势,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山形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墨客来遨游题咏,然最富气势的仍是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烟浪”的意境,正在于此。

  傅清知道,这里就是自己的死地。决不能退了。

  镇江的司令部里对这个消息很是讶异,有人甚至怀疑清军是不是在诱惑雷虎出战,实际上设下了埋伏。钱清并没有惊讶,只是想起自己在济宁与鄂尔泰和岳钟琪两人作战的感觉。

  这两人都是清军里面能征惯战之辈,指挥着十几万人马与拥有野战优势的钱清周旋,靠着有效准确的兵力调动,始终不给钱清任何机会抓住清军予以痛击。

  经过那段时间的拉扯,钱清已经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头。此次的感觉与那时候差不多。这让钱清更觉得上心。

  镇江与江宁距离不远,钱清率领一个师渡过长江,沿着长江南岸一路进发。雷虎听闻钱清前来,也派兵接应。双方在江宁城轻松汇合。

、兵败垓下的西楚霸王项羽庙。题咏天门山的诗词歌赋甚多,然最富气势的仍是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烟浪”的意境,正在于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