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第三次围剿(四)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一通轰击时间不太久,满清火炮为了能够结实,防止炸膛,都铸造的十分厚重。这种厚重的结构让火炮的炮管成了绝佳的储热材料。当火炮变得滚烫,散发的滚滚热气让炮手都不敢靠近,射击自然停了下来。

  等炮击刚结束,大汉军队就从战壕里跳出来,再次排好队列。

  眼见对方发射了几百发炮弹都没用,大汉军队也没了之前的强烈恐慌。在连长,排长的命令下,大汉军队大声欢呼,向对面的清军表达着嘲讽之意。

  如此猛烈的炮击在岳钟琪的生涯中都是罕见的。对付那些造反的刁民,几炮过去就能让他们抱头鼠窜。与准噶尔的战争则更多是运动战,双方都是边打边走,没办法完成这样密集的射击。

  听到大汉军队阵地上如雷的欢呼声,岳钟琪很想让清军炮兵再打几炮。然而炮手们根本无法靠近火炮,有些胆大的干脆向炮身上浇水。

  呲呲的响声中,火炮上升起白雾。然而却有点杯水车薪的意思,火炮依旧滚烫,根本不可能继续操作。

  见局面如此,岳钟琪把心一横,命道:“命河南总兵带队冲击。”

  河南总兵在第二次围剿中在济南城外被俘,自此音讯皆无。现在的河南总兵是新上任的,虽然河南镇兵力消耗超过一半,此时还有五千余人。

  听岳钟琪下令,河南总兵只能硬着头皮指挥着自己的人马向大汉军队这边进发。

  即便知道岳钟琪是皇上雍正选的人,河南总兵依旧心中怨恨,决定只要这次不死,就得参岳钟琪一本,让他知道老狗也有几颗牙!

  雍正不知道是不是有了心灵感应,打了个喷嚏。旁边的内阁大臣们纷纷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看向雍正。

  很没形象的揉了揉鼻子,雍正笑道:“不妨事。不过朕最近有个想法,每天令你们跑来跑去,对战局不利。不如设立一个书房,内阁大臣们轮流值守。”

  此言一出,有些大臣松了口气。被雍正呼来换取虽然是内阁大臣们的差事,但是一趟趟的跑,总是太累。如果能有一个书房,好歹大伙累了还能休息一下。不过是值班而已,完全不用再为啥时候突然被雍正从被窝里叫起来要轻松。

  当然,张廷玉这样比较守规矩的大臣心中则想起了朝廷制度。

  皇宫是不能轻易留外人过夜,这是规矩。这个新的书房里面都是内阁大臣,就更加不合适了。拜霍崇所赐,毕竟雍正得位的说法越来越有那个意思。隆科多当年就是在康熙身边,这才导致了雍正有机会随时知道康熙的事情……

  马齐开口了,“不知皇上想给这个书房起什么名字?”

  “喔……就叫……军机处。”雍正答道。

  此时的雍正并不知道,他已经让这个在满清之后日子里大名鼎鼎的机构提前出现了。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均为兼职。乾隆帝时期复设军机处,从此成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一直到清末。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另外,军机处在办公场所和官员设置上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无品级和俸禄。

  而军机处出现之后,清朝大臣中才有了‘军机大臣’这个称号。

  以雍正的性子,想做什么也没几个大臣真的敢反对。更何况这种安排又是非正式,所以更没人敢说什么。

  很快,马齐与张廷玉就起草了文书,接着内阁大臣们就搬到了隆宗门内开始办公,连一天时间都不到。

  军机处成立的第一天,就接到了最新战况。所谓最新,也只是相对。岳钟琪禀报雍正,已经用霍崇正式对上,战争即将全面开打。

  雍正心中很是期待,既然是好不容易确定的岳钟琪,那就期待岳钟琪能够带来好消息,全歼霍崇哲狗贼。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