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风险与机遇(一)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跑出去没多远,就听到身后响起了一声沉闷的枪声。

  亲兵们都是身强力壮之辈,此时被谢赐履的刚烈所激励,加上身体好。最后终于摆脱了追兵,逃出命来。众亲兵知道不能回登州大营,便小心的前往济南城。到了城外才发现济南城外竟然空无一人,霍崇所部早就撤走了

  叫城之时被城内军人差点拿枪打了,不过见到他们的军服号坎,又听他们的应对,最后还是从城头坠下箩筐,将几人搜查之后带入城内。

  山东巡抚陈世倌看了谢赐履的血书遗表,唏嘘不已。问清楚了谢赐履是怎么死的,这仗又是怎么输的,连忙写了奏折,八百里加紧的送入京城。

  雍正此时心情有点好,田文镜那边又有好消息,河南摊丁入亩推进得力,或许明年就能彻底见效。然而见到陈世倌送来的东西,雍正的好心情立刻化作乌有。

  谢赐履的遗表言简意赅,雍正读的有点痛彻心扉的感觉,又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堂堂登州镇总兵,竟然就这么折在霍崇手里。按照遗表所述,还有陈世倌从逃到济南城的少数败兵那边问出的消息,雍正不得不再次响起年羹尧。

  年羹尧对霍崇的评价极高,雍正其实是不太信的。一个看上去二十来岁的鸟工匠,出名的几年来除了造琉璃火就是酿酒、造琉璃,养牲口。字写的跟狗爬一样,凭什么就能配得上‘用兵飘逸,作战扎实’的评价?

  他年羹尧好歹也是名将,号称亮公。这个‘亮’是指诸葛亮的‘亮’。一个能自比诸葛孔明的人,竟然对霍崇做出‘用兵飘逸,作战扎实’的评价,简直是岂有此理。

  雍正认为年羹尧的祈命折子里面之所以这么写,是抱着养寇自重的心思。捧出来一个厉害的贼寇,把这贼寇吹上天,让朝廷觉得除了他年羹尧之外没人能解决霍崇。然后年羹尧就能活命。

  对这样的手段,雍正是极为看不起的。

  然而从极少几个逃到济南城的登州大营后队以及中军的败军所述,霍崇的手下使用的火器无比犀利。官军也已经准备好了火绳枪,连一枪都没能放,贼军的火器就已经如雨点般打了过来。硬生生在官军中打出一条通道。

  等贼军杀入官,一些贼军手中的火器竟然能连发。官军舍生忘死的想肉搏,却顶不住这样近距离的杀害,一排排被打倒。硬是被贼军用火器正面杀的不剩什么人。

  本来看到谢赐履的遗表,雍正已经感觉不能再小看霍崇。至少得稍微信一下年羹尧对霍崇的评价。

  看了官军败兵的陈述,雍正又觉得这里面或许有什么误会,甚至是阴谋。

  初见霍崇之时,雍正印象最深刻的乃是霍崇手里的迷药。能让人完全失去意识,连拉开骨头碎裂的腿,把碎片复原都不会清醒的蒙汗药是雍正想都不敢想的。有这种玩意,不是江洋大盗又是什么。

  这种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记的蒙汗药与败兵描述的火器一比,就毫无令人震惊的地方。能造出这般火器的工匠,雍正已经无法想象。

  最后雍正只能下旨,要陈世倌收拢败兵,将他们都尽快送到京城。

  给陈世倌下旨之后,雍正又命刑部再审霍崇师父的那些儿子们,要把他们对霍崇所知的没一点都问出来。

  刑部接到雍正的手谕,知道此事绝不容有丝毫马虎。立刻派遣积年的官员以及行刑的好手,将刘叔的儿子们分开来仔细拷问。

  这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上次秘密会面的两人,负责办事那人有些紧张,“八爷,皇上下旨仔细拷问……”

  “不用担心。天牢里头那帮黑心胚子们这么多年干了多少坏事,各个奸猾似鬼。这次是说出去,他们会有什么下场?那些奴才清楚的很。”

  听八爷这么讲,办事的人也觉得没错。若是雍正没有如此重视,天牢狱卒们或许还会不慎走漏了口风。现在雍正如此在意霍崇的来历,狱卒们铁定死了心。以雍正这活阎王的性子,对于贪腐官员不仅杀官员,家族也得受连累。小小狱卒们岂不是要被千刀万剐么?

  放下心来,办事的人忍不住问道:“八爷,为何要……那么做?”

  “连霍崇这厮尚且知道父皇死的不明不白,我这当儿子的,怎么能让父皇落得如此下场。”

  屋内沉默下来,再没人说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