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六十四章 最了解你的人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QQ文学 www.qqwenxue.cc,最快更新寒门宰相 !



    崇政殿中。



    官家身着龙袍负手而立,站在那幅直达殿顶巨幅宋夏地图前。



    如今这幅巨大宋夏地图,如腾龙探爪一般,伸出了三个触目惊心的箭头。



    这三个箭头从宋朝国土横贯西夏国内。



    三个箭头分别是熙河路。



    下面有一行小字李宪,熙河路经略使兼兵马总管章直,熙河路兵马副总管兼第一将王厚。



    泾原路。



    下有一行小字泾原路,环庆路体量经制边事兼签书泾原路经略司事王中正,泾原路经略使沈括,泾原路兵马总管种师道。



    鄜延路。



    下面有一行小字鄜延路经略使兼兵马总管高遵裕,鄜延路兵马副总管兼第一将种谔,李舜举。



    其中泾原路,熙河路虽是两路,但两路却于西夏的鸣沙城合兵一处,直抵西夏兴灵二州腹地。



    而鄜延路则显得触目惊心,长长地跨过西夏横山以西三州,越过瀚海直抵西夏兴庆府。



    官家虽一辈子没有上过战场,没见过兵马厮杀是如何,但从校阅兵马以及臣下的奏报中揣测可知。



    这两路伐夏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官家而言,熙宁变法可以说王安石,韩绛,章越三人辅臣之功,最后以收功青唐为建树,而元丰改元后,官家从幕后走向台前,亲自主政而不再如以往事事依赖于宰相辅助决策。



    仅仅从熙宁改元至元丰是不够的。



    官家需要一场盖世战功,以破国之站立威于臣下,彻底树立起赵宋皇室,他堂堂天子的权威!



    所以这一战他不愿假手于人,只要打下了夏国,他便可媲美于唐太宗,中兴之主的称号当之无愧。



    没错,官家便要为唐太宗,但司马光却整日批评唐太宗,此乃大谬。



    “陛下,吕惠卿在殿外候见!”



    “速宣!”官家一脸大喜。



    论天下谁最知他的心意,最顺着他心意,肯定是要属吕惠卿了。



    只是吕惠卿如今丁忧,本来他是帅师出鄜延路的最佳人选,但现在是却是不成。可是他回福建老家丁忧的路上,官家仍是让他进京一趟,宣来见一见。



    “不祥之人吕惠卿叩见陛下!”



    吕惠卿见了官家不禁老泪纵横,官家见了对方也是红了眼眶。



    官家也曾恼过吕惠卿,但十年君臣怎能说没有感情呢?



    当即官家亲自搀扶吕惠卿起身,吕惠卿则感动得无以复加。



    君臣二人叙旧了几句,然后官家便拿出几封札子道:“种谔一再上疏要起鄜延路九将之蕃汉大军伐夏。他说只要带十余日之粮,便可卷甲而进,仓促之间直捣兴灵。”



    “否则一旦契丹所乘,其患大于中国。种谔还道,当年李元昊留下遗言,宁从中国,不从契丹。可知中国伐夏,则夏必降。”



    官家又取出信来道。



    “这是环庆路经略使俞充上疏,他言西夏跳梁小丑,当年仁宗皇帝欲灭之。如今西夏今年天灾,又有人祸,正是我大力征讨之时。正所谓兵贵神速,昔日李靖灭突厥用兵不过三千。”



    “如今各路经营伐夏三年,以策万全,一旦伐夏成功,则成国家万年之利,不必忧心兵粮不足,料破敌往返一个月有余。”
   君臣二人叙旧了几句,然后官家便拿出几封札子道:“种谔一再上疏要起鄜延路九将之蕃汉大军伐夏。他说只要带十余日之粮,便可卷甲而进,仓促之间直捣兴灵。”



    “否则一旦契丹所乘,其患大于中国。种谔还道,当年李元昊留下遗言,宁从中国,不从契丹。可知中国伐夏,则夏必降。”



    官家又取出信来道。



    “这是环庆路经略使俞充上疏,他言西夏跳梁小丑,当年仁宗皇帝欲灭之。如今西夏今年天灾,又有人祸,正是我大力征讨之时。正所谓兵贵神速,昔日李靖灭突厥用兵不过三千。”



    “如今各路经营伐夏三年,以策万全,一旦伐夏成功,则成国家万年之利,不必忧心兵粮不足,料破敌往返一个月有余。”



    官家道:“朕令俞充此机密大事,不可形于文字,可令走马承受进京入奏。”



    说到这里,官家顿了顿道:“不过朕还未下最后决断,朕仍令王中正,俞充,种谔多打探西夏情事,再下决断。”



    “这等倾国之战,朕是不会草率了事,需持重再三。”



    官家说到这里见吕惠卿没有表态,心底有些不高兴。



    官家道:“青唐已平一年余,蕃部兵马皆服,仅熙河路便可调动一二十万蕃汉兵马。”



    “若李宪,章直率熙河路大军从会州翻越屈吴山,天都山一线进攻,断西贼右臂,再让沈括,王中正率师出泾原路,两路大军会师于鸣沙,再渡河北攻兴灵腹地。”



    “高遵裕,种谔率鄜延路劲兵直取横山!卿以为如何?”



    见官家如此,吕惠卿忙道:“陛下,西夏之国本是一盘散沙之局,待其时日久远便会生乱。如今师出无名,骤然伐之,恐怕会其国上下一心,臣以为还是稍等些时日!”



    听吕惠卿一语,官家顿时气得差点心跳骤停。



    当初说伐夏胜算九成的是你,一个劲地怂恿朕,如今说不可遽然伐之的也是你。



    朕的兵马都已经准备好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你居然和我说再等一等,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官家道:“难道卿要朕等西贼各个寿终而正寝乎?”



    听官家这么说,素来对官家心意是闻弦歌而知雅意的吕惠卿居然没有‘听明白’。



    吕惠卿道:“陛下所言极是,西夏国小力卑,实不足以大张旗鼓而伐之。臣以为待夏国国内内乱,再遣一上将从泾原,鄜延皆可。到时候便可一战而定了。”



    官家闻言对吕惠卿顿时失望至极,他看着吕惠卿等着他还有什么话说。



    但等了半天,吕惠卿也没有下半句。



    官家这才知道自己被吕惠卿忽悠了,当即道:“朕乏了,卿且退下吧!”



    吕惠卿也有几分难为情,但对于官家的知遇之恩心底还是感激至极,于是郑重地拜道:“陛下保重,臣告退!”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