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一十八章 起复二苏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QQ文学 www.qqwenxue.cc,最快更新寒门宰相 !



    密州。



    州衙内,苏轼妻二十七娘正在吩咐下人收拾菜园子,而侍女王朝云则在旁服侍二十七娘。



    苏轼则在太守书房中润色前几日作得一首江城子的词。



    苏轼对词句念至。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凋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念至此畅笑不已,笑声传至菜园子外。



    二十七娘摇头道:“不知官人肚里都是何物?又在发笑。”



    一婢女笑道:“夫人,老爷肚里都是文章。”



    二十七娘笑着点了点头,另一个婢女道:“我看啊,老爷肚里都是机械。”



    而王朝云则抿嘴笑道:“我看老爷肚里都是一肚子不合时宜。”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笑了,连二十七娘也是莞尔,正巧这时苏轼步出见众人发笑问道:“这是何故?”



    二十七娘将方才王朝云的话说了。



    苏轼闻言颇为自嘲地,抚了抚大肚笑道:“不错,不错,正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苏轼说到这里,转而伤感心想,想我苏轼乃嘉右二年的进士,又是嘉右六年制举三等,本应是卿相之属,怎奈却落魄至此,还不是不合时宜所至。



    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真是写得不合时宜。



    我苏轼真是不合时宜之人。



    正在说话间,一名门客持书入内,看见苏轼后道:“老爷大喜,大喜!”



    苏轼惑道:“何喜之有?”



    门客激动道:“老爷,章学士如今官拜执政,写信请老爷回京,擢以重用!”



    听了门客这么说,二十七娘与王朝云与众婢女们都是‘啊’地一声,满脸又惊又喜之色。



    至于苏轼则讶道:“章三拜执政了?”



    二十七娘喜道:“是啊,夫君,你与章三郎是同年制举,交情又是这般好,他拜执政后第一件事,便提携于你这旧友,你为何却不欢喜?”



    苏轼摆手道:“什么不欢喜,我当然为度之欢喜,只是……只是……不好这般投奔他。”



    而二十七娘心想,自己官人他年少时纵意功名,以为建功立业唾手可得,自信会有乘鹤直冲九天的一日。但如今还要章越提携,这让他如何能……释然。



    官人自负一世洒脱,但唯有功名二字没有完全看透。



    王朝云从门客手里取信递给了苏轼道:“老爷,何不看看章三郎在信中说些什么?”



    苏轼看了信……却见信中言。



    子瞻兄,别来无恙。



    五月十七,我进拜执政,念及与兄多年旧谊……



    满朝豪杰士,朱紫诸公卿,惟兄之才无人可以比肩。今人不足比,唯有寻之古人……



    我知兄超然物外,不在尘世之中,然国家多事,江山重负……弟不过一介世俗之人,望兄进京襄助,共扶社稷。



    章三,顿首。



    虽是短短数数行,苏轼看得是动容。



    连二十七娘看后也不由道:“子瞻,章三郎三郎在信中说些什么?”



    苏轼看了信……却见信中言。



    子瞻兄,别来无恙。



    五月十七,我进拜执政,念及与兄多年旧谊……



    满朝豪杰士,朱紫诸公卿,惟兄之才无人可以比肩。今人不足比,唯有寻之古人……



    我知兄超然物外,不在尘世之中,然国家多事,江山重负……弟不过一介世俗之人,望兄进京襄助,共扶社稷。



    章三,顿首。



    虽是短短数数行,苏轼看得是动容。



    连二十七娘看后也不由道:“子瞻,章三郎言辞诚恳,拜相当日便书信于你,可知……有多么看重你。”



    苏轼叹道:“我怎能不知呢?三郎对官家则忠,对父兄则孝,对自己则节,对朋友则义,能忠孝节义者,我苏轼才是不如他远矣。”



    二十七娘又惊又喜,他还道苏轼是担心拉不下脸投奔昔日好友,原来他并没有这个心结。



    “那官人为何不去呢?”



    苏轼叹道:“只是……只是我苏轼是个不合时宜之人罢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王朝云言道。



    苏轼听王朝云之言点点头:“这话说到我的心底,我与李太白皆是如此,不合这时宜,亦不合这世事。”



    “若要我苏轼回京违心地说话,最后给三郎他招致大祸,那还不如让我贬谪在外,故而我要回绝他的好意。”



    二十七娘闻此感叹,然后问道:“那夫君不想子由吗?”



    苏轼神情一怔,然后点头:“想,我与子由至今六年未曾相见了。”



    “然而正如这月有阴晴圆缺一般,此事是可以人求之吗?”



    说到这里,苏轼忍不住落泪。



    ……



    齐州。



    苏辙正在桉头书文,自三司大火之桉后。



    苏辙被贬谪至此,沦为一学官。



    若苏轼被贬谪,肯定是纵情山水,周游访客。但苏辙则是闭门不出,一句多余的话不说,将知府吩咐下来的事办得稳稳当当,妥妥帖帖。



    苏辙每日都要忙到三更,手头上随时有做不完的事。



    不久一名老吏端了盏茶给他道:“苏教授不必这般,劳累了自己身子。”



    苏辙则道:“这州县中的文章桉牍如此之多,若是我不勤力些,怕是我调走前,仍是整理不好。”



    老吏惊问道:“苏教授又是要调到哪去?”



    苏辙叹道:“不知。贬谪之人,朝廷让我去哪里便去哪里。”



    老吏长叹一声。



    苏辙运了运发酸的手腕:“不过走之前就要将事办妥了,文教之事,可以启沃后人。只要子孙能够读书,便不会走我们的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