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九章 落实工作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QQ文学 www.qqwenxue.cc,最快更新寒门宰相 !



    所谓宋体字并不准确。



    宋体字是宋朝发明的,但普遍应用都是在明朝刻版上。



    宋代的刻匠刻的都是楷书,越好的刻匠其书法刻法便是越好。



    好似章越刻章一般,如今在京师的士大夫手中可谓是一章难求。



    但明朝雕版都是统一的宋体字,故而明朝士大夫就很推崇宋刻本,认为明朝流行的宋体字的刻书千篇一律,丢掉了刻书的美感。



    对章越而言,问题是一样的,讲究个性就无法讲究效率。



    宋体字有一个特点是‘横细竖粗’,为啥呢?因为制作刻版的木头都是竖着劈的。



    刻字的‘竖’是顺着木头纹理往下刻的时候比较容易,但往横着刻的时候就比较费功夫。



    因此宋体字不追求楷体的美观,最大的讲究刻字的效率,讲究效率的好处是什么?就是可以降低成本。



    宋朝一本六七万字的书要两三贯,明朝六七十万字的书要二三两。从书籍一事来看,便知在宋朝普及全民教育,是很困难的。



    故而宋朝的寒门,是士族旁支,到了明朝已经有贫民阶层,自称寒门了。



    不过,往上几千年大家都是炎黄之后,说是寒门也对。



    但是无法普及全民教育,也不等于士族阶层就不差钱了。



    唐朝一位藏书极多宰相就有首诗,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卖及借人为不孝。



    因为书籍很贵重,故而都不喜欢借书给别人,子孙将书借给别人都背上不孝的名义。



    章越还记得当初借书读,最少要提两壶酒去别人家,别人才肯借给你。



    刘监丞给章越寻刻匠不是他们刻的不好,而是他们刻得太好了,故而不合乎于章越的要求。



    刘监丞满怀不安地正要离开,却见一人大步流星地走入。



    刘监丞眼睛一花,这不是差点成为自己女婿的黄好义么?



    刘监丞顿时吓得魂不附体,原来自己是因为此人的缘故被章越屡屡‘穿小鞋’啊!



    刘监丞暗呼,苦也,苦也。



    黄好义经过时却没瞧见刘监丞。



    黄好义如今在交引监供事,治平年间章越被罢后,本安排黄好义跟随蔡京办事。



    但黄好义哪里看得上蔡京,觉得自己跟随章越的时间久,而且又是章越的同窗,不肯委身在章越弟子的蔡京下面作事。



    再说章越走了自己没有照料在交引监肯定作不下去。



    故而黄好义非常讲义气地与章越共同进退,于是回国子监读了两年书,结果不负众望地没考出名堂。



    之后章越复官了,黄好义便再度投奔来了。



    这次章越仍旧将黄好义安排在交引监,但他一直是打错不犯,小错不断,实在是不争气。这几年黄好义也在他的兄长黄好谦的安排下成了亲,可惜黄妻难产,两条性命没有保住,如今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黄好义见了章越,便腆着脸道:“度之,我来向你讨个好差事。”



    章越心想自己在国子监也缺人,便道:“太学里正好缺个助教,你愿不愿?”



    黄好义一脸嫌弃地道:“三郎,其实当年以我的才学,哪怕是直讲也不在话下……”



    章越听了作了个你可以回的手势,,结果不负众望地没考出名堂。



    之后章越复官了,黄好义便再度投奔来了。



    这次章越仍旧将黄好义安排在交引监,但他一直是打错不犯,小错不断,实在是不争气。这几年黄好义也在他的兄长黄好谦的安排下成了亲,可惜黄妻难产,两条性命没有保住,如今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黄好义见了章越,便腆着脸道:“度之,我来向你讨个好差事。”



    章越心想自己在国子监也缺人,便道:“太学里正好缺个助教,你愿不愿?”



    黄好义一脸嫌弃地道:“三郎,其实当年以我的才学,哪怕是直讲也不在话下……”



    章越听了作了个你可以回的手势,黄好义立即改口道:“既是三郎安排的,别说是助教,让我干知杂的事也行。”



    章越恍然道:“本想安排你干知杂的,但方才怕委屈了你,你既这么说了……”



    黄好义立即道:“助教挺好的,三郎,明日我便来点卯如何?”



    章越道:“不着急,你先替我寻几个刻匠,然后与刘监丞禀告。”



    章越将刻匠的要求与黄好义说了,黄好义拍胸脯道:“此事包在我身上。”



    ……



    次日早朝发了一件大事,御史中丞吕诲当殿弹劾王安石十事。



    章越听着吕诲火力全开地向王安石开炮。



    其罪一、嘉祐年时因判鹌鹑案失误,王安石被韩琦宽宥,王安石本该入谢,结果不去。被批为狂傲无礼。



    罪二、王安石任小官时,每升任都推辞,但任翰林学士时却不推辞。英宗皇帝在时屡召不起,官家在位却侍从左右,分明看不起先帝。



    罪三、王安石为侍讲时,欲坐讲,不识君臣名分。



    罪四、阿云案,许遵判案有问题,但王安石却偏袒,挟情坏法。



    罪五、王安石举其弟王安国为进士,为相不过半年,在朝作威作福。



    罪六、专威害政。



    罪七、唐介被你气死。



    罪八、章辟光献言,要将官家的亲弟弟岐王从宫外迁居至外邸,此举是离间官家与弟弟的亲情,此乃朋奸附下。



    罪九、三司条例司侵权。



    罪十,王安石论事不论大小与其他宰执都是异议,但对于官家,每次朝议后都留身进奏,蛊惑圣听。



    听着吕诲弹劾,百官们都不平静。



    作为推举吕诲出任御史中丞的司马光一脸淡定地手捧笏板地站在那,也看不出对方到底事先是否知情。



    甚至与吕诲乃亲家的岳父吴充,也是一言不发,章越也看不出他有什么异样。



    官家问王安石道:“卿有何辞欲说?”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