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七章 外室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比如陈襄如今寄禄官是太常博士,以他进士的出身再升一阶则是屯田员外郎。



    但若是带馆职,则可直升祠部员外郎。



    而如果官场受处分,则为水部员外郎,一般而言官位到这里也就到头了。至于杂出身(非进士,制科出身)入膳部员外郎,恩荫官入虞部员外郎,要升迁也比进士出身官员慢多了。



    最后是差遣,判尚书祠部事。



    祠部有郎中,员外郎等官员,不过这都是寄禄官,实际上不在祠部当差。



    而祠部的事,反而由身为太常博士的陈襄来‘判部’。



    由此可见大宋的官职蛋疼到什么程度了。



    判祠部事是个闲差,平日掌祠祭画日休假令、受诸州僧尼道士女冠童行之籍,给剃度受戒文牒。



    历史上苏轼为太常博士时,差遣是在京任监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也就是说苏轼以太常博士的身份,这边在官告院当差,那边兼着祠部的差事。



    章越携礼至陈襄府上。



    如陈襄这个级别的京官,虽有一个月十贯的贴职钱贴补,但对于汴京的房价与物价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故而陈襄也是住在‘公租房’里。



    公租房统归店宅务管理,似陈襄府邸一个月也不过三五百文如此,平日屋子坏了,店宅务的厢店宅修选指挥会派人来修,每月掠钱亲事官上门一趟收房租。



    若换了租私宅,同等宅院少说就要五六倍价钱了。



    如此公租房,也是宋朝皇帝为了方便来汴京的‘打工人’安住。若连店宅务的公租房也住不起,没关系,还有福田院,那边不收一文钱,专门容纳孤寡老人或孤儿。



    到了宋徽宗,类似如此社会救济制度更加扩大化,同时在州县也进一步普及官学了。



    章越叩门入内。



    陈府十分狭小,入门一个小院,之后即是会客厅堂,再之后则是三间屋舍。



    章越携礼抵达时,陈襄正与家人正在厅堂吃晚饭。



    陈襄放下碗来见章越。章越见礼之后,将欧阳修的书信以礼品奉上,陈襄上下打量着看了章越,然后点了点头问道:“惭愧,吾家吃晚饭有些早,一起坐下用些。”



    章越见对方菜色很简单,不过三菜一汤如此,而且已吃了近半于是道:“学生刚吃了些点心。”



    陈襄笑道:“坐下来,不要见外。”



    说着让老仆给章越盛了饭来,章越也就端碗上桌,



    章越见菜只是扒着饭。



    陈襄见此夹了一头鱼放在章越碗里问道:“当初你来府上,为何只是送信即走?”



    章越道:“古灵先生政事繁忙,学生不敢多打搅。”



    陈襄道:“吾在浦城为官数年,且与你同为闽人,你实不应与我如此客气才是。”



    “是,先生。听县学的胡先生说当初古灵先生曾来信问询我的功课?”



    陈襄道:“确有。”



    章越没说什么,继续动筷子大口大口地扒饭。



    陈襄见此心道,此子倒是个实诚人。



    章越吃完饭,舀了一碗清汤连同剩下的饭一并倒进肚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