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太学包子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后哪个不是富家就是形势户,衙门哪敢查?就拿冒籍一事来说,以往每遇科场,即补试广文、太学馆监生。”



    “不少心怀侥幸之人,即到京师私买监牒,易名就试,或冒畿内户贯,以图进取。这样的人历年来还少么?”



    章越明白,国子监解试,开封府府试不仅解额多,而且朝廷给的进士名额也多。



    故而很多士子要么冒充太学,广文馆学生,要么就是冒充开封府府籍,获得参加国子监解试,开封府府试的资格。



    但是负责审验考试资格的,不是在官府,而是在书铺。



    为何如此?



    因为官府不敢保证审验结果,所以就交给民间书铺来处理。



    而书铺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公证机构,他最早确实是抄书的,代替老百姓以官府的格式代写状纸。



    之后书铺权利慢慢扩大,一直到为省试,解试考生的真实性作背书,代替官府查验考生真实身份,比如有没有冒籍啊。



    等书铺认可后再交给官府审查资格。



    如果没有书铺这一流程,万一将来出现考生冒籍,那么责任则全在官府。有了书铺,出现冒籍,官府则可完全推脱到书铺上。



    于是书铺到了这份上,能通上下的索性就明码标价为考生办理冒籍,钱给得多还能帮忙替考。



    “若办冒籍多少钱?”章越不由打听。



    “以往六七千钱,如今要一万钱!”



    章越略有所思道:“这不贵!也是,若是世家子弟根本不用冒籍,唯有寒家出身这才行此诡诈之道。”



    蔡确斜目看了章越一眼,随即笑道:“正是如此,三郎见事倒是极快。你们是正途出身,书铺没有油水,故而也是不搭理了。”



    “哈哈,”章越大笑道,“真是听持正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蔡确道:“不敢当,三郎有名家子弟风范,不知与今科状元章子平相熟否?”



    章越道:“不过片面之交。”



    蔡确微微一笑,一旁黄好义早忍不住道:“持正兄,他二哥是章子厚。”



    “哦?是子厚么?难怪,难怪。”



    章越面上故作尴尬,心底却道,难怪什么难怪,两个新党出身的大奸臣难怪这么早就惺惺相惜了么?



    章越转念一想,不过有黄好义这大嘴巴,自己来京的行踪想瞒也瞒不住了。



    三人见了书吏。书吏见了书铺的印章,连看也不看直接给了二人盖印,还给了唐九,马五交割了公文,并告诉他们十日后来太学考试,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