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赵伯琮意欲削藩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太师史浩随即说道:“官家,这头四句不难解释,河西胡虏指的就是占据河西走廊的西夏,然后陛下御驾亲征,虽然遇险。但之后陛下有惊无险,平安归来。

  后四句,大致意思是崇王执掌皇位一年,而后陛下重归皇位。可是这最后四句,臣却想不出来。”

  赵伯琮说道:“朕想了许久,也是参悟不出。但是朕突然想到诸葛英说的那句,只恐燕子飞入京。莫不是燕王他有谋反之意,攻进汴京!。”

  这时,新安郡侯兼吏部右侍郎叶义问说道:“启禀官家,但是臣闻燕王不但深得燕地民心,而且燕王有精锐燕军七十五万,麾下卫所军四十余万,加之还有三十万锦衣卫,且锦衣卫遍布全国,要是陛下直接以燕王蓄意杀害崇王之罪,直接收回部分封地,只怕打虎不死,必遭反扑啊,那燕军战力之强,想必陛下心里有数。”

  一旁的太师史浩随即说道:“陛下,老臣倒有一个折中的法子,或可使燕王不会行冒险之举。”赵伯琮说道:“老师有何妙策,快快说来。”

  史浩说道:“陛下可以这样,一方面可以以燕王欲刺崇王之罪收回部分封地。另一方面,念及燕王战功卓著,可将山西大同府拨给燕王封地。

  这样一来,一则燕王也没有起兵造反的口实,毕竟陛下是有奖有罚,倘若包大人详查此案后,发现燕王是无辜的,那么到时候再将河北收回之地赐于燕王,当然话要这么说,但是真到了那个时候再说。

  加上大同府属北部边防重镇,如果让朝廷分担,确实要耗费朝廷不少兵马粮饷,不如就让燕王负担即可,也可减轻我朝廷对边防的压力。”

  史浩此话确不也实为一个折中之法,赵伯琮问道:“老师之策虽好,但派何人为使前去燕地传旨呢,毕竟传旨之人要是传不好旨意,恐酿成大祸!。”

  这时,崇国公张九成说道:“陛下,臣愿往北京替陛下传旨。”赵伯琮高兴道:“如此甚好,有劳卿家。”而包大人又建议赵伯琮另派六扇门展仁与沈妤婷陪同张大人前往,一来可保护张大人安全,二来展仁与燕王乃是知交,万一张大人不能稳定燕王情绪,可让展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稳住燕王。

  赵伯琮一并准奏,但恐张九成不善言语,又派国子监教授李侗一并前往。不一会儿赵伯琮便写下圣旨命张九成为传旨钦差,令张九成等人速速前往北京替赵伯琮宣旨。至于崇王一行人,由于赵伯琮得知宁波府最近也是盗匪横行,地方官弄得冤假错案奇多,民怨四起,所以命包永年包大人为钦差大臣带领六扇门统领狄世中、捕快戴宗及六扇门三千人马护送至封地宁波府后再返回汴京。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