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二七区小李庄的传说和庙会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大年初一这一天,天还不亮,小李庄附近的乡民赶来进庙烧香,看到锁着的庙门里竟然躺这一个人,还是个生意打扮的客商。人们赶紧把生意人叫醒,问他这是什么情况。生意人就把关公显圣从云南救他回郑州的事情说了一遍。从此,“关公显圣云南回郑州”的故事开始流传开来。附近的村庄齐礼阎、孙八寨、路寨、东耿河等村的人纷纷前来捐资修庙。清代乾隆丙午年间重修关帝庙大殿,内有关帝大殿神像,另有侍从泥像分排两侧。并修有卷棚山门、厢房、红黄马等。山门前两旁立着两个大石狮子,山门墙上镶有两块石碑,刻着各村群众捐资数目。同时还修有葛仙殿、火神殿、灶君殿、虫王殿,庙东角修建两层尖顶魁星楼,庙门前盖有大戏楼。当时庙周遭占地五六亩。关帝庙缘起传说和关帝显圣的传说在这里长久流传。

  九月九葛仙庙会

  小李庄庙会的习俗可以追逆到遥远的古代,小李庄村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本村关帝庙会日。据该村村里老人传说,过去小李庄、关帝庙、孙八砦、齐礼阎、路砦等几个村,多都种染土布用的消蓝靛,人们传说关帝庙东侧葛仙庙的葛仙爷能管打靛成色好坏,于是人们都前去烧香拜祭,求神保佑种靛能有个好收成,在农历八月底靛已收打完,小麦基本种完,时至民闲,经各村会首商议,定每年的九月初九为葛仙会日。

  清代乾隆丙申年间,将原小型关帝庙重修为关帝大殿,气势雄伟,延续下来的葛仙会(即关帝庙会)越来越大,除唱戏和饮食叫卖外,新增牲畜、土特产、农副产品、生活用品、小型农具、用具交易等。亲朋好友这天利用庙会,购买东西,走亲串友,从此,关帝庙会一直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群众通过赶庙会的形式,进行物资交流和牲畜交易。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政策放宽,群众心情舒畅,生活富裕,而今每逢庙会,方圆百里的小商贩蜂拥而来,货摊挤满小李庄街,西至关帝庙,东至金海大道,农具、百货、针织、布匹、饮食应有尽有,量现出从未有过的热闹景象。庙会期间,除工商、税务、村治安部门进行管理外,有时还有文艺节目助兴,既进行物资交流,又活跃和丰富了该村的乡村文化生活。

  笔者幼时,曾经逛过小李庄庙会。整个东西街,从关帝庙到小李庄东头的杨庄,从航海路漓江饭店到北京饭庄都是会市。货堆如山,叫卖连天。交通拥堵,人山人海。那时小李庄庙会,路寨、曹寨、杨庄、潘张跟着响应。笔者二姑家是路寨的,在赶会的同时还去她家串亲戚。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