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岗寺牌坊街的由来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黄岗寺牌坊街的由来

  郑州西南过去有个村庄名曰黄岗寺,曾经有道东西正街叫做牌坊街。村寨外面曾经有个寺院名叫报恩寺,始建于唐,相传武周时期,武则天皇帝弘扬佛教,全国范围内大兴寺庙,厚待高僧,敕命狄仁杰代为开山的。报恩寺临近驿道,香火鼎盛。千百年来四周古柏森森。寺院内更是树木青翠,殿宇重叠,梵音袅袅,青烟四溢。到了乾隆年间,已经发展为规模宏伟的十万丛林。至今村里流传着“妇人守节纺花织布,小儿行孝推车贩煤”的传奇故事:

  过去郑州黄岗寺寨内,有一妇人,丈夫新亡,留有遗孤,刚满三岁。家中小姑,待字阁中。妇人照顾小姑,抚养孩子。家里少了壮汉,缺了劳力,家道中落,困苦不堪。妇人养姑直至出嫁,抚孤直到长大成人。期间有人见她日子艰难,劝她改嫁。妇人矢志不移。妇本是村寨荆姓族人,如今落得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瘦骨嶙峋,因头无片瓦,脚无立锥,只得在驿道旁搭起一个草棚。待安顿下来,接着沿门乞讨。乡民纷纷赠以粥食。妇人到集镇上寻找营生。给人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挣些许薄钱度日。妇人日子清苦安逸,遂在家纺花织布。

  郑州有烧煤之风俗。密县离郑州且近,山里盛产的煤。妇人小儿闻知心想,要是煤运往郑州府城内贩卖,亦可换钱度日。妇人小姑省吃俭用多日,才买得一独轮木车及竹筐,小儿虽幼,常年不辞艰辛,为家分愁解忧,早晚贩磁煤,长途往返于郑密之间。岁月如梭,匆匆数年,小儿日渐成人,亦能为母亲分忧解难。这一日,这后生贩煤回来,路径报恩寺,感到劳累,这后生进寺蜷身而卧,眼神迷离,神思飘忽,昏昏欲睡,遇佛祖托梦。佛祖哀其母守节孝道,造福乡里,佛祖荒庙有知,特赐金银珠宝。可派后生三更去取。

  次夜不到三更时分,后生就行至藏金所在。挥动头,叮当有声。除了碎煤土,不见什么值钱东西。忙活半天,正要离开,忽然脚下一软,差点陷落下去。惊骇之余,发现脚下洞窟。此时恰好三更。后生弓身猫腰进去,果有金银珠宝充盈其内,遂装满筐。推车临走,掩藏好洞口,一天一趟,拉了七日七夜。待到第八天再去之时,洞窟已然不见。后生回家告之其母。妇人平日礼佛,拉孩子双膝跪地,双眼微闭,双手合十,感谢佛祖庇佑,并许愿重新修缮报恩寺。

  以上是黄岗寺牌坊街的传说故事。村内一位平时信佛烧香老太太把这个传说讲给了如今显圣寺僧众。其中一僧众又告诉了笔者。

  《荆氏四门宗谱》也有记载:阳鼎之洗子,生于顺治十六年十三年二月。娶吴氏,继张氏,生一子巢,卒于康熙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张氏旌表节孝,夫亡时,氏苦节自矢纺织,养姑抚姑成立。知洲王旌其门曰节孝流芳。卒年,七十又八,有八州尊文特请旌其族辞载于墓前碑阴。有一说是,乾隆南巡寺进香少林寺,途径黄岗寺寨内,跓跸报恩寺,曾见其巍峨高大,甩蹬离鞍,停步驻足,以示对节妇由衷敬慕。按照当时规矩,凡是到这钦命建造的牌坊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只有皇上才能除外。乾隆感概之余提笔蘸墨:“节孝流芳”后有落款“乾隆书”。乾隆南巡私访,进香少林寺,夜宿黄岗寺,梦见关公显圣救驾,随后把报恩寺改为显圣寺。贞节牌坊百年屹立。

  笔者祖母也讲过牌坊街传说:修牌坊时,石材粗厚笨重,不能上梁,工匠们做梦,遇到了神仙,神仙云为何不垫土成坡,棍绑绳拉,不就上去了?工匠依言从之,次日果然高悬柱子之上。

  笔者幼时曾见过青石牌坊,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横七数八倒坍在街旁,孩童趴在上面嬉闹玩耍,至今记忆犹新。城中村改造后,变成望江居小区,牌坊街作为该小区路名,竟然奇迹般的留下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