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 断发令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所以,宁愿每年花费大量的经历打理头发。但除了和尚之外,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剃头。这样一来,富贵人家有仆人丫鬟帮着打理,条件好的三五日一沐浴,到还算是可以。可贫苦人家,生存尚且困难,又哪有心思去三五天洗头?男人又不像是女子那般,为了妆容还洗几次。所以在很多人的头发,一打开里面的虱子成群,几子成串不说,还有藏有大量的泥垢与污渍。

  这一点平常也许无所谓,但若是到了战时经常会要命的。头上挨了一刀,原本只是轻伤。可头发里面的大量污垢,却将伤口直接弄感染了,搞不好那就要命的。虽说头盔是大齐军队普遍装备的防护用具,可那玩意也不是完全可靠的。这道断发令,虽说受到了并没有太多闲暇打理头发的普通士卒,尤其是水师士卒的欢迎。但是却受到了那些天下士大夫的强烈反对。

  但对于那些人的反对,黄琼给与的回答便是某日大朝会,上朝的官员愕然的发现,皇帝带的翼善冠下面的头发,却只是薄薄的一层。坐在皇帝右手下的雍王,文官第一排的福王也皆如此。而宫中的那些太监,甚至直接便是剃成了光头。如果不是头上的帽子,群臣还以为进入了那座寺庙,来来往往的都是和尚。而就在这天的大朝会上,黄琼直接下达了断发令明诏。

  要求天下男子,六十岁以下全部要剃成短发。官员不剃罢官,民众不剃的一次罚银一千文。用这道黄琼亲自拟定圣旨上话来说,自古以来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损害头发者便为不孝。但蓄发之后,导致害虫滋生,恙虫病肆虐,危害天下百姓身体健康。为了保证百姓身体,所以现下诏百姓断发。而短发在先周时期,并已经有之。更何况,孝与不孝不在头发长短。

  并专门废除了《大齐律之中》的髡刑。为了说服百官,黄琼将前一年在骁骑营的事情,在大朝堂上再一次,有模有样的照搬了一次。只不过选择的对象,是从街上随机抽出的二十个普通男子。当这二十个人的束发打开之后,因为常年不清洗,汗液夹杂着泥垢的味道,差一点将几个反对最卖力的文官,硬生生的给熏吐了。当头发浸泡在热水后,水面上漂浮的虱子。

  更让几个人,当场就吐了出来。见到这几个家伙,当场萎了下来。黄琼背着手,站在玉阶上道:“孝与否,在行动而不再嘴上,更不在头发上。头发的长短,与孝不孝的没有关系。如今大家都留着长发,可不孝的人大把。而头发的确能预示人的身体,但与精血毫无关系。那些剃光头的和尚,身子骨健康的,寿禄活到六七十的比比皆是。别与朕说什么佛法保佑。”

  “短发,自古便已经有之。如今所谓的长发,不过是一些高官显贵为了臭美,才刻意宣扬起来的。借用孔老夫子的话抬高自己。既然孔老夫子的话,你们这些文官都奉为经典。那孔子说的男子六艺,你们如今还剩下几个?别说骑马射箭,便是坐马车很多人都嫌累。你们拿着朝廷俸禄吃穿不愁。家里面最次的,也有几个书童和丫鬟、婆子,头发自然有人帮着打理。”

  “可那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年三百六十天汗珠子落地,摔成八瓣才能勉强得一温饱的百姓,又那里有丫鬟婆子帮着打理头发?又哪里有那等闲钱,去买柴火烧水隔三差五的沐浴。你们都是读书人,都知道恙虫可以传染一些疫病。刚刚你们也看到了,普通百姓那些长发下面那么多恙虫,一下水都是厚厚一层。若是不去除这种小虫子,我大齐百姓何时才能康健?”

  “朕做事,向来不是空口白牙,一向都是实事求是。为了杜绝恙虫,让百姓身体尽可能的康泰,朕几经琢磨才下了决心全天下推行断发令。你们都是朝廷的官员,都拿着朝廷的俸禄,此事上自然也应该为天下人做一个表率。朕不管你们心里面到底是怎么想的,半个月之后,若是朕再见到谁的脑袋顶上,再顶着一头自我感觉飘逸的长发,那就自己上折子请辞吧。”

  黄琼的话音落下,诸文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由得傻了眼。有些官员则不信邪,下了朝会之后。跑到大街上,随便找几个人一实验,大约基本上都差不多。其实,无论怎么试验,结果都是差不多的。本身京兆便是水贵三分,城里面烧的柴火,又都只能花钱买。而且柴火的价格,其实也并不便宜。毕竟这么大的一个城市,几十万丁口每日里烧火做饭取暖。

  消耗的柴火,那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数量。而京兆府的周边,虽说背靠群山,可盛产柴火的地方并不多。所以,京兆府的柴火价格较外地要贵上许多。许多普通的百姓,养家糊口尚且困难,又那里有闲钱去买那么多的柴火烧热水,每日里面洗头沐浴?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