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命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房长安得知自己造成了怎样“恶果”的时候,已经在温州过了一个多月,开始准备回家了。

出于谨慎,在实施了“督促学习”计划后的一个星期,他还特意给常威回了一个电话,得知李猛一直在家里写作业,压根没出过门,对自己的聪明才智很感得意,又想着说不定好些年过去,王珂会偶然得知这件事情的真相,不知道她那时候会是什么反应,觉得好笑、幼稚还是幸福、甜蜜呢?

然后很快把这件事情抛到了脑后,继续忙着去劝说爸妈。

在镇上开店并非是一件小事,因为做生意就要开门,那么就要住在镇上才行。

“住在镇上,住哪?总不能住你大爷或者小姑家里面吧?”

“家里的地怎么办?”

“你弟弟跟妹妹上学怎么办?”

房长安做好了爸妈很难说服的准备,但还是没想到会难到了这个程度,在对这附近的十多家鞋厂都做了简单了解之后,他在晚上向爸妈提出了想要开一家鞋店的想法,然后立即就遭到了驳斥。

房禄军甚至说出了“你好好上学就行了,其他的不用操心,家里再穷我都供得起你上学”这种比较严厉的话。

虽然这一年来房长安时有惊人表现,但在房禄军眼中他始终是一个孩子,如今公然提出彻底改变整个家庭命运的建议,虽然说是商量,仍极大地挑战了他这个父亲的自尊和威严。

因为家里穷,房禄军在这方面一直比较敏感,尤其是上初中以来房长安迅速成熟之后,愈发对此忌讳,生怕被媳妇、儿子瞧不起,他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则想要把耳朵堵上,不愿意知道儿子除了成绩之外的任何“成就”。

从去年到现在,他对房长安卖包子的事情始终都保持着“视若无睹”的态度,就当做不存在,每回打电话都要问房长安学校花了多少钱,要给他多少钱之类的话,以此表明这个儿子仍然是自己这个当爹的花钱养着的。

放假之后,房长安为了铺垫开店的事情,给从容交了个底,当然也不是真正的底,他如今手里有五万块,都买了股票,跟老妈说有两万,这已经把从容震惊的好几天回不过神来。

儿子才没满十三岁啊!一年挣了两万,这是什么概念?

房禄国和徐静夫妻俩攒了好几年,又借了钱,买的那套两层小楼房还不到两万块钱,只一万八而已!

至于当初房长安第一次跟她说起搬到镇上、县里去住,她为了打消儿子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肯定要把难度夸大,因此才说镇上的房子也要两三万。

来到这里之后,从容觉得有必要把这件事情告诉房禄军,结果房禄军压根没听完,她只起了个头,房禄军就火了,说:“你跟我说这个干嘛?他赚多少是他的事情,我不管!不用跟我说!啊?你还想花你儿子的钱?”

房禄军对她发了一通火,转头面对房长安的时候,又是和蔼亲切的一塌糊涂,还特意给他两块钱让他留着明天变天去买雪糕。

从容没说完儿子挣了两万的事情就被房禄军发火骂了一通,不过房长安为了打消爸妈的顾虑,坚定他们的决心,自然还是要说的。

房禄军就不像之前那样发火了,沉默了一会儿问:“之前不是说你那个什么老师,给了你两千吗?怎么又变成两万了?”

“其实除了两千之外,还有三成的股份,因为主意和想法都是我出的,这算是技术入股,在国外,包括咱们国家大城市里面,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当然三成还是比较多的,这也是程老师他们夫妻俩比较厚道,以后我长大了,有机会也可以报答他们。”

“当时您不是要出去打工嘛,程老师的丈夫,就是沈诚言,说想要跟我们家合伙,赚的钱平分,我觉得一直在家里面,就算卖包子能赚钱,也没有大出息,怕影响您出去打工,就没跟您说。”

房长安知道老爸对自己的容忍度比较高,如果把老妈牵扯进来,说不定又得吵架,干脆不提老妈知道这事。

房禄军没说话。

房长安又道:“爸,给别人打工就相当于给别人挣钱,你看这里这些老板,哪个不是住楼房开小车,他们每天干活吗?不都是咱们这样的外地人给他们打工?”

“这说明打工人做的事情赚得钱肯定比工资高得多,只不过都被老板拿走了,以前我们没有本钱,没有本事,所以只能给人家打工。”

“现在您已经在外面做快一年了,我妈也在鞋厂里面上过班,我们不需要什么都会,只需要知道大概的行情,不会轻易被那些老板哄住就可以了。”

“开鞋店比较容易,尤其是我们镇上,一万块钱估计都用不完,镇上的房子也不贵,基本都是一万多,我们再找大爷、大姑,或者我找程老师借一点,开个店,买一套房子,肯定就够了。”

“您也不用担心生意会亏本,因为我们镇上绝大多数的鞋店都是找经销商供货,他们成本高,我们直接找厂商供货,拿的东西肯定更便宜,不过我们要的量太少,很难让人家为我们单独生产,只能蹭货。”

“也就是说他们接下来要生产一种鞋,一共生产八千双、两万双之类,我们让他们多生产几百双,我们自己卖,厂家给我们的价钱肯定比经销商贵,但也肯定比经销商卖给其他店铺的便宜,我们可以更便宜一点卖。”

“怎么卖您也不用担心,我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而且还可以找程老师和沈叔叔帮忙,就算最坏的情况,也就是赔本而已,我们亏得起,以后每个月包子铺那里都有钱拿,而且买的股票也在赚钱,哪怕把这两万块钱都亏完了,那也没什么。”

“如果赚了,那我们一家就彻底搬到镇上了,长明和嫣然在镇里上学,初中完全可以到县里面去上,您也不用再出来打工,就算出去挣钱,我们也可以自己开厂,让别人给我们家挣钱。人挣钱,你看这里这些老板,哪个不是住楼房开小车,他们每天干活吗?不都是咱们这样的外地人给他们打工?”

“这说明打工人做的事情赚得钱肯定比工资高得多,只不过都被老板拿走了,以前我们没有本钱,没有本事,所以只能给人家打工。”

“现在您已经在外面做快一年了,我妈也在鞋厂里面上过班,我们不需要什么都会,只需要知道大概的行情,不会轻易被那些老板哄住就可以了。”

“开鞋店比较容易,尤其是我们镇上,一万块钱估计都用不完,镇上的房子也不贵,基本都是一万多,我们再找大爷、大姑,或者我找程老师借一点,开个店,买一套房子,肯定就够了。”

“您也不用担心生意会亏本,因为我们镇上绝大多数的鞋店都是找经销商供货,他们成本高,我们直接找厂商供货,拿的东西肯定更便宜,不过我们要的量太少,很难让人家为我们单独生产,只能蹭货。”

“也就是说他们接下来要生产一种鞋,一共生产八千双、两万双之类,我们让他们多生产几百双,我们自己卖,厂家给我们的价钱肯定比经销商贵,但也肯定比经销商卖给其他店铺的便宜,我们可以更便宜一点卖。”

“怎么卖您也不用担心,我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而且还可以找程老师和沈叔叔帮忙,就算最坏的情况,也就是赔本而已,我们亏得起,以后每个月包子铺那里都有钱拿,而且买的股票也在赚钱,哪怕把这两万块钱都亏完了,那也没什么。”

“如果赚了,那我们一家就彻底搬到镇上了,长明和嫣然在镇里上学,初中完全可以到县里面去上,您也不用再出来打工,就算出去挣钱,我们也可以自己开厂,让别人给我们家挣钱。”

房长安说了半天,爸妈都不说话,也不知道是不是认真在思考,他只得继续道:“我跟长明、嫣然这次来,都是第一次坐火车,做了一天一夜,很难受……我不想以后再坐硬座了。”

房禄军没想到他会说出这种话,看了他一眼,随即垂下头不说话,面容在灯光阴影中彻底看不见了表情。

“等以后我们家有钱了,再出门的时候,我们可以坐卧铺,坐动车,坐飞机,反正不用这样受苦了……我妈又晕车,坐公交车一直在吐……挣钱了我们可以自己买车,想要去哪您可以送我妈妈去……”

又是一片沉寂。

房长安可以说使劲了浑身解数,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房禄军和从容显然也都被打动了,然而从容抹掉眼泪,说的仍是:“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有出息了,可以挣大钱……爸爸妈妈一辈子没本事,就是给人打工出力气的命……你那两万块钱就好好存着,接下来挣的钱也存着,等你毕业了拿去赚钱……”

房禄军沉默了好半天,说的是:“你的钱你存着,家里不动,你上学干嘛的,爸爸供着你。”

房长安一时间甚至有点想要发火,终于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爱之深责之切”,什么叫“恨其不争”,但他同样也明白爸妈都只是刚刚走出来而已,眼界有所开阔,但见到的变化还不够多,不够对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做出足够的冲击。

只有等以后看到之前去“冒险”的人一个个都赚了钱,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越来越觉得不平衡,越来越不满足现状,才会后悔当初的怯懦。

但那时候大概率已经晚了,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个逝去的最好的时代,一方面是房禄军和从容现在年富力强,正处于一生中的鼎盛时期,一方面则是国家发展,巨龙腾飞带来的大量的致富道路,随着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以后这种机会肯定少不了,但那已经是另一批人的时代了。

缓缓呼吸了一口气,房长安继续劝道:“事在人为。”

“这里这些老板,他们比我们家里那些人哪里高贵吗?任何地方都有聪明人,也有蠢人,可这里的本地人,哪怕是再蠢再笨的,不都比我们那里的人过得好?不都是人人都是老板,人人住楼房开小车?不都是对着外地人吆五喝六?”

“凭什么?他们就是地方好,在沿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