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献策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范尧夫呷了一口茶,问道:“正卿兄若信得过尧夫,不如把应对之策的弊端道出来,让尧夫为你参详参详。”</p>

  宋用臣喜笑颜开,朝门外家仆摆了摆手,笑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这再好不过。”说着将家仆递过来的卷轴摊开,卷轴之上是描绘着正是汴河洛河以及沿路州府的山川水路图。</p>

  范宋二人迅速进入了激烈的讨论,这一言一语,相持之下,已到了黄昏之时,却也没有讨论出任何结果。</p>

  “这引洛入汴本就是工程浩大,加之我朝近年与辽夏纷争不断,又逢变法革新,早已国库空虚,又让一众贵族记恨其中,若是在洛河沿路开凿通渠,那多少官家良田定受其影响,那必会惹来一些损益者的强烈反对,哎就是不知该如何有一两全之策,既能造福任村沙谷口到卞河口这五十里沿岸百姓,又能让朝廷众人觉得此为长远之计。”</p>

  说着他轻轻喝了一口茶,将毛笔搁置到一旁,摇首道:“我曾想过在魏楼、荥泽、孔固三村建泄洪闸口,只等古索河水暴涨,以泄之,但这东墙补之,西墙犹在,这汜水关的北开河源于黄河之水又该如何处置,若是将黄河之水放出,虽可泄伊洛两河之溢,却会最终导致两岸百姓流离失所,此计实非我所愿也。”</p>

  范尧夫一知半解,附和道:“正是,若是在各处开凿通渠,这费用自然是难以消耗,加之若是要关闭汴口,这势必要撤掉沿河一带的都水监丞,这该有多少官吏怀恨在心,此工程既会得罪官吏,又劳民伤财,恐怕仍需另想他法。”</p>

  门外突然有人高声问道:“在下葛胤,有小事麻烦御史大人,此下可否方便见之?”</p>

  范尧夫看了一眼宋用臣,宋用臣缓缓颔首,示意其无碍,范尧夫这才回答道:“葛公子请进。”</p>

  葛胤闻言推门而入,第一眼便是被铺展在桌上的卷轴图纸所吸引,久久未曾言语。</p>

  范尧夫看出异样,问道:“不知葛公子有何事要老夫协助,但说无妨。”</p>

  葛胤这才缓过神来,他定了定失态之色,正色道:“今夜子时,一日之中极阴一刻,我们会在令郎书房内设下捉鬼之阵,还望范大人相助。”说着不假大声所言,附耳于范尧夫,说了一通密语。</p>

  范尧夫神色变化异常,时怒时忧,最终变成将信将疑之色:“此计是不是....可....”</p>

  葛胤见范尧夫未有决断,便自信满满地说:“范大人,葛胤鲜弘两人所言非虚,决不诓骗大人,只是尚需大人的襄助。”</p>

  范尧夫缓缓颔首道:“也唯有如此了,一切依计行事。”</p>

  葛胤躬身道:“那葛胤先告退了。”说着走之前再看了那图纸一眼,顿刻陷入沉思,一直走到门外。</p>

  刚要抬腿迈出坎时,他猛然转身,语透歉然道:“两位大人,方才葛胤在门外久等时,无意间听到两位大人在为汴河水患而苦恼,在下只是一介草民本不该妄议朝政,但葛胤舔为齐鲁解元,仍以楚国公生前所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此忧国忧民之言在葛胤心中一直奉为警世醒言,一刻不可忘怀,葛胤自孩提之年拜入孔子先圣儒门,寒窗苦读十余载,无非是想入朝为官,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眼下水患为祸,葛胤已知晓两位大人所忧虑之事,心中已有对策,不敢贪功奉承,只是想尽葛胤一片赤子之心罢了。”</p>

  范宋二人无不对眼前这青年书生刮目不看,不过十九二十来岁,却有如此心胸气魄,让他二人不由惊讶万分,激赏目光聚焦在白丁青年身上。</p>

  推荐下,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 \咪\咪\阅读\app \www.mimiread.com\ 】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p>

  “如此甚好,葛公子年纪轻轻便有忧国忧民之心,难得难得,公子在你我二人面前,尽可畅所欲言,不必客气。”范尧夫赞赏道。</p>

  葛胤闻言,便有了底气将心中思路如数说出:“其实宋大人的应对之策已初具雏形,只需将几个点串成面,一一将难题破解即可。”说话间,他不时指着几个被画上圈的点,续道:“汉朝有一位叫贾让的大臣曾针对黄河治理提出三策且功效甚佳。”</p>

  宋用臣有些不耐烦,截口道:“这个我自然知晓,只是这又与汴河治理有何相关,还请葛公子直入主题。”</p>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