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策论,天圆地方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和之前相比,群英殿内的气氛,自陈少君出现之后,明显轻松了许多。</p><p>“现在开始第四项,也是最后一项考试,策论!不过这一次不再由人皇陛下出题。”</p><p>云纹锦衣太监说着,望向身旁的那名天子祭酒一眼。</p><p>后者会意,很快取出一张古香古色的卷轴,右手举着,大步走上前来。</p><p>“最后一项策论乃是由大商和大文两国的儒首共同商议,题目商定之后,一并铅封,在考试之前无人观阅,以示公平。”</p><p>那天子祭酒面容古板,一丝不苟,说完这句,他顿了顿,望向了一旁的大文国上师欧冶冕:</p><p>“上师大人,这最后一题就由你来解封宣读吧。”</p><p>“嗯。”</p><p>大文国上师点了点头,从天子祭酒手中接过了那卷卷轴。</p><p>诗词文章,策论属于文章一流,而且属于最高级别,最受重视的文章,也最能体现儒道一脉的修为和造诣。</p><p>不管是大文国还是大商朝,又或是人间界的其他帝国,对于策论的重视程度,远在其他诗词对联之上,这是属于最高级的考试项目,但也因此,策略的题目,影响非常之大,如果有一方事先知道题目,又或者是出一些对己方有利的题目,那就会占据很大的优势,对于考试来说极不公平。</p><p>最后一题由大文国和大商朝两国的儒首共同商定,就是出于这种考虑,身为儒首,别的不说,至少在道德操守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也足以让两国所有人为之信服。</p><p>——若非如此,也绝不可能达到儒首的级别,某种程度上,这相当于两国儒首为这次的考试共同背书。</p><p>仁义礼智信乃是儒家五常,也是儒道的根本,如果有一方泄露题目,其影响的严重性,恐怕还要在此次的比试之上。</p><p>“嘶!”</p><p>听到最后一关是策论,大殿内响起一阵急促的呼吸声,即便王小年也微微露出一丝紧张,放眼放去,也就陈少君和廖博雅正襟危坐,始终神色无常。</p><p>“最后一关了,我绝对要打败你们!”</p><p>王小年心中暗暗道。</p><p>而其他考生也暗暗憋了一口气,同样如此。</p><p>所谓“文无第一”,谁又愿意看其他人力压自己,出尽风头,自己却沦为陪衬。</p><p>“章兄,这是最后的机会。”</p><p>“嗯!必备得倾尽全力了!”</p><p>大殿中,颜氏学派的颜鹿和仲良氏学派的章泽互相看了一眼,交换了一个鼓励的眼神。</p><p>“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说的是颜氏一脉的颜鹿,而章泽也是上一届鹿园诗会的第一名,和陈少君一样,同样得到过太后的赏识。</p><p>大商的儒道一脉,两人都是不世出的天才,在众多儒道士子之中备受推崇,然而这一次,两人的风采和光芒完全被廖博雅、陈少君掩盖,就连那个只有八岁多的神童王小年,都隐隐超过他们一头。</p><p>有时候就是这样,人们的注意只会关注到第一名,连第二名,第三名关注的人都少,更不用说是其他人。</p><p>虽然之前的三项考试,两人的表现也不俗,也相当惊人,但从上到下,不管是大商朝方面,还是大文国方面,都没有人注意他们。</p><p>枉两人对于自己的诗才向来自负,这样如何甘心?</p><p>而人群之中,像颜鹿和章泽这样的不在少数,众人的天赋并没有他们那么高,然而当着这么多大儒、鸿儒、宗师,以及满朝的文臣大吏,还有大商、大文两国这么多的高层,即便不能夺得头名,如果能有上好的表现,对于众人日后也有极大的影响和提升。</p><p>“嗤!”</p><p>只听一声轻响,就在众人的目光中,大文国上师欧冶冕撕破了铅封,扫了一眼殿内的众人,然后展开第四项考试的卷轴。</p><p>“第四项考试,策论,题目是,‘天圆地方’,——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p><p>说罢,大文国上师将手中的卷轴一垂,将题目内容面向众人,完全展示出来。</p><p>而大殿内,看到这一行文字,众人都是眉头深皱,纷纷露出了凝重的神色:</p><p>“好大的题目!”</p><p>策论,第一步讲究的就是解读经义题目。</p><p>开题“天圆地方”出自《大戴礼记》,然是上古的古藉,而副题“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乃是出自《书·尧典》,说的是羲和受到天命,勘查天象,观测日月星辰,制定历法,将时令变化授于百姓。</p><p>这本书同样属于上古典藉。</p><p>这些经藉全部都是上古圣贤所作,如今已经失传,只有零星的内容流传下来,很多人别说吏,还有大商、大文两国这么多的高层,即便不能夺得头名,如果能有上好的表现,对于众人日后也有极大的影响和提升。</p><p>“嗤!”</p><p>只听一声轻响,就在众人的目光中,大文国上师欧冶冕撕破了铅封,扫了一眼殿内的众人,然后展开第四项考试的卷轴。</p><p>“第四项考试,策论,题目是,‘天圆地方’,——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p><p>说罢,大文国上师将手中的卷轴一垂,将题目内容面向众人,完全展示出来。</p><p>而大殿内,看到这一行文字,众人都是眉头深皱,纷纷露出了凝重的神色:</p><p>“好大的题目!”</p><p>策论,第一步讲究的就是解读经义题目。</p><p>开题“天圆地方”出自《大戴礼记》,然是上古的古藉,而副题“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乃是出自《书·尧典》,说的是羲和受到天命,勘查天象,观测日月星辰,制定历法,将时令变化授于百姓。</p><p>这本书同样属于上古典藉。</p><p>这些经藉全部都是上古圣贤所作,如今已经失传,只有零星的内容流传下来,很多人别说看,连听都没听说过。</p><p>以上古极为古老的圣贤古藉作为考试的题目,在儒道之中非常之少,而以此为题,作出来的文章策论,如果作的不好,就等于是儒道弟子对上古圣贤先师的羞辱。</p><p>所以一般人根本都不敢做!</p><p>而且“天圆地方”,指的也不是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乃是指天之道和地之道。</p><p>别说是普通的书生士子,就连宗师、大宗师都未必敢做这种题。</p><p>这题目……太大了!</p><p>刹那间,几乎所有旁观的大儒鸿儒,以及文臣大吏们面面相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p><p>这题目就连他们都不一定做得出,又为何要为难殿内的这些年轻士子?</p><p>果然,就在题目出来的瞬间,众士子都是眉头紧皱,沉默不语。</p><p>在场无不是天资卓越,文道修为出类拔萃之辈,但面对这个如此庞大的题目,也陷入了无从下笔,毫无思绪的尴尬境地。</p><p>“天圆地方,天圆地方……到底什么是天圆地方?如此大的范围,又该如何下笔?”</p><p>一名士子抓着毛笔,目光迷茫,陷入了巨大的茫然之中。</p><p>而场上,像他这种情况的,并不少见。</p><p>就连原本斗志昂扬,自信满满的王小年,此刻也咬着笔头,不停的抓脑袋。</p><p>“那两个儒首老头子是老糊涂了吗,居然出这种题目,恐怕就连那群老头子都不一定都能做的出来吧?这分明是要为难我们!”</p><p>王小年咬牙切齿,他本身是擅长策论的,但这么大的题目,已经超出了正常的策论范畴。</p><p>然而大殿之中,谁也没有注意到,上一届的鹿园魁首昂头吟思,片刻之后,蘸了蘸墨,摊开宣纸,居然直接落笔,破题:</p><p>“天圆地方,化生万物,在天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在古为五帝,在儒为五常,五常之道不可不张……”</p><p>轰,笔落纸尖,破题的刹那,大殿震动,龙吟虎啸,不绝于耳,更有千章万句腾起数十丈之高,那些文字字字泛金,更有一轮浩大的烈日,从章泽的纸上蒸腾而起,将整个群英殿化为白昼!</p><p>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惊住了。</p><p>文如皓日!</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