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卢龙驿的黑暗(二)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好酒。”</p><p>赵胤点点头,赞道:“喉清目明,如坠清泉,甚妙。”</p><p>乌日苏笑道:“将军既是喜欢,那便带回去饮罢。”</p><p>赵胤摆手,“本将怎能夺人所好?”</p><p>乌日苏笑盈盈地道:“将军不必客气,小王这里还有几壶,同是爱酒之人,好酒当赠知音。”</p><p>“那就敬谢了。”</p><p>两人在驿馆坐了两盏茶的功夫,从头到尾谈酒说风月,没有半分正事,临走的时候,赵胤才象征性地询问了公主失踪那一日发生的事情,问乌日苏王子可有受到惊吓。</p><p>乌日苏满不在乎地摇头,只叹息说,那一日他喝了几杯花令酒,人有些糊涂,待醒来方知出了大事。</p><p>问不出什么,赵胤带时雍出来。</p><p>那花令酒原是同行的朱九拿在手上的,可走出驿馆的时候,只见一人一马冲入驿馆,高声叫着“急报”,马蹄子尥起足有三尺,生生闯到朱九面前嘶声。</p><p>朱九始料不及,为了避祸,生生将手上的“花令”给摔了。</p><p>一地酒液,汩汩流淌。</p><p>驿丞署的人听到动静,飞快地跑了出来,大骂那个骑马的驿卒不长眼睛。</p><p>“请将军责罚。”那驿卒吓得屁滚尿流,匍匐到赵胤的脚下,脸色青白地磕头。</p><p>“罢了。”赵胤肃然而立,“去办正事吧。”</p><p>既然有急报,自然是公务,耽搁不得。</p><p>那驿卒连声道着谢恩,说完捡起地上的信函,站到了旁边。</p><p>赵胤带着时雍,头也不回地上了马车。</p><p>车行辘辘。</p><p>赵胤沉着一张脸,一丝表情都没有,颇有一种风雨欲来的紧张感。</p><p>赵云圳看着他的样子,瘪瘪小嘴,一声不吭。</p><p>时雍也很少见他这么凝重的样子。</p><p>“大人,可觉得蹊跷?”</p><p>酒刚拿出来,就有驿卒上来横冲直撞,不是太巧合了吗?</p><p>“这一切,就像有人故意安排好的一般。我觉得很不对劲儿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儿”</p><p>赵胤看向她,嘴角往上提了提,又迅速沉下去。</p><p>“乌日苏约我晚上相见。”</p><p>约他晚上见?</p><p>时雍怎么不知?</p><p>两人相谈的时候那个乌日苏除了谈酒说风月压根儿就没有几句正经话。虽说他们到驿站后的事情都有些古怪,但时雍不信自己的耳朵会走神至此,连这么重要的话都没有听见。</p><p>赵胤淡淡道:“花令酒。”</p><p>时雍问:“有何典故?”</p><p>赵胤看她一眼“秀眼谩生千媚鸳帐梦长连晓,出自前朝张先的词。”</p><p>说罢,看时雍眉头揪紧一头雾水的样子大概念及她是个“文盲”他难得耐心地解释“张先还有一首词叫一丛花令。”</p><p>“花令?便是花令酒这个花令吗?”</p><p>她不耻下问赵胤打量她片刻垂了垂眼。</p><p>“传闻张先年轻时,曾与小尼姑相好,庵中老尼得知,便将小尼姑关在池塘中一小岛的阁楼上。为了相见,张先常于夜深人静时偷偷划船过去小尼姑则放下梯子让张先上楼。”</p><p>“后来呢?”</p><p>“……”</p><p>花令酒和乌日苏的喻意已经说完。</p><p>她却想听故事。</p><p>赵胤沉吟片刻:“一丛花令是二人分手时张先的赠词。”</p><p>深更半夜与小尼姑私会的大诗人,这么美好的故事,没想到是一个悲剧。</p><p>时雍抿嘴“可惜。”</p><p>赵胤无声地阖上了眼睛。</p><p>马车的辘轳徐徐向前。</p><p>没有人说话。</p><p>气氛无端地紧张了起来。</p><p>一个皇子尚且需要小心翼翼地传话,想说的话,不敢明说,</p><p>卢龙驿到底发生了什么?</p><p>青山镇的案子里,又隐藏着什么真相?</p><p>这一路,赵云圳都很乖巧,不吼不闹不耍脾气,可是回到青山就不得了,要吃这个,要吃那个,还把赵胤藏在暗格里的吃食都翻了出来,全部抱回了自己屋里。</p><p>在他们离开青山的时候,娴衣已然准备好了香烛纸钱,赵胤回府,便领了时雍上山祭祖。</p><p>回乡省亲不;/p><p>赵胤沉吟片刻:“一丛花令是二人分手时张先的赠词。”</p><p>深更半夜与小尼姑私会的大诗人,这么美好的故事,没想到是一个悲剧。</p><p>时雍抿嘴“可惜。”</p><p>赵胤无声地阖上了眼睛。</p><p>马车的辘轳徐徐向前。</p><p>没有人说话。</p><p>气氛无端地紧张了起来。</p><p>一个皇子尚且需要小心翼翼地传话,想说的话,不敢明说,</p><p>卢龙驿到底发生了什么?</p><p>青山镇的案子里,又隐藏着什么真相?</p><p>这一路,赵云圳都很乖巧,不吼不闹不耍脾气,可是回到青山就不得了,要吃这个,要吃那个,还把赵胤藏在暗格里的吃食都翻了出来,全部抱回了自己屋里。</p><p>在他们离开青山的时候,娴衣已然准备好了香烛纸钱,赵胤回府,便领了时雍上山祭祖。</p><p>回乡省亲不去祭祖是说不过去的。</p><p>裴家的坟地在背靠的大青山脚弯里,裴赋的父亲当年回乡修房造屋定居之时,把他爷爷的坟地都启了回来安葬。但裴赋还是第一次来,堂叔和几个族中长者以带路为名,一路相陪。</p><p>赵胤代替裴赋回乡,祭祖之事也没有敷衍,鞭炮放了好几挂,动天彻地地响了许久。</p><p>祭祖回来,赵胤辞谢了堂叔,领时雍上街赶场。</p><p>两人换了便装,带着赵云圳和小丙,又领了两三个侍卫,混迹在人群里,无须特别注意言行举止,倒是有几分难得的轻松。</p><p>青山镇是个朴实的古镇,依山靠水,风景秀丽。一眼望过去,古镇房屋低矮整齐,宁静优雅,一条小河静静地从镇边流过,微波不兴。这条河是滦水的分支,蜿蜒而深邃,有着古老的风韵。还有那些挑着货担沿街叫卖的小贩,令人目不暇接。</p><p>很美。</p><p>很淳朴。</p><p>很安宁。</p><p>“闲情小镇,在此居住,倒是极好的。”</p><p>时雍话音刚落,街口那边便喧闹起来,生生打了她的脸。</p><p>不知街口发生了什么,人群都往那边涌了过去。</p><p>赵云圳拉扯住她的袖口,“走,我们去看看。”</p><p>小孩子正是爱稀奇和热闹的时候,时雍与赵胤交换了个眼神,见他不反对,也就由着太子爷的意思了。</p><p>“让一让,让一让了啊!”</p><p>“小心挂着您的新衣裳了啊!”</p><p>“父老乡亲们,别急这一会子,咱们要在这儿唱七天堂会呢,有的可看的。”</p><p>热闹的街口,正是钱家大宅。钱县令要为钱老太爷贺七十大寿,专门从京里请了有名的乌家班,准备在镇上唱七天堂会。</p><p>钱家乐善好施,极是大方,戏台子就搭在街口,钱家大门外,小镇上的居民都可以免费观看。</p><p>一群人正在搭戏台。</p><p>戏台下的箱子里,戏服、锣鼓放了一地。</p><p>乌禅就坐在一只锣鼓上,眉开眼笑地和围观的人说话。</p><p>“名角啊?怎么没有?咱们这么大的排场,没几个角儿怎么使得开?”</p><p>“您看看我,我便是京城最有名的角儿了。”</p><p>听她自吹自擂,围观的人一阵哄笑。</p><p>乌婵嘴里叼着一根不知道哪儿捡来的稻草,似笑非笑地回头张望。</p><p>“这位是我们戏班新来的名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