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六能改革1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县委常委会充分肯定了昆仑山公司的改革创新精神,对公司实行销售大包干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全县企业中推广。



随着纪委解除对北方销售组人员的违纪调查,公司很快与航天城签订了空调机销售合同。这是一个庞大的订单,对昆仑山公司的生产能力和质量管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公司的每个部门各个车间通力协作满负荷高速运转,才能保质保量的如期完成合同任务。因此,加班加点成了常态。员工怕苦怕累怕加班,不愿意上夜班,工作效率低,质量无保障等问题渐渐的暴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弊端已经开始威胁到公司的生存发展。



昆仑山公司挂着大集体的牌子,由于需要安置二二〇厂的科技干部,整个公司完全按照全民大集体企业的机制运行。干部只要占了位置,谁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工人实行的是国家规定的八级工资制,按照级别拿工资谁也不能少一分钱;转了正的工人就是固定工,好似进了保险箱。



应声提出了“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改革思路。公司领导班子内部分歧很大,老赵和言骏都是来自于大单位,一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作,习惯的是服从组织、讲求奉献、按级取酬。这“六能”改革思路,完全打破了企业的现行干部制度、用工制度和工资制度。他们感到无章可循,无据可依。



应声则认为,改革就是创新,就是另辟蹊径。一项改革制度,首先要看大多数职工是否拥护,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要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再次要看推进是否有力,处事是否公平。有了这三条保障,还担心改革不能成功?



公司的现状,让领导班子内部的思想逐步向“六能”改革方向统一。这让应声有了找劳动人事局的底气。张祥拗不过应声的软磨硬泡,免强同意睁只眼闭只眼让企业自己试自己闯。可是应声得寸进尺,他觉得改革要成功,必须有尚方宝剑才行。当时的人对红头文件是非常信服的,若有把昆仑山公司作为改革试点的文件,还怕“六能”不能实现?



“张局长,计划经济下的劳动制度怎么能适应市场经济呢?你看我们公司,接了航天城的订单,可工人不愿加班,更不愿做夜班。你们局在我们这里搞个改革试点有什呢不好?当然不搞试点也行,能否发个文件同意我们先试先行?县委陈书记说你思想蛮解放的,你就再解放一下思想支持我们好不好?”应声诚恳的说。



作为劳动人事局长的张祥,正在全民大集体企业中对新招工人推行劳动合同制改革。对应声提出的“六能”改革,他很感兴趣,但是又觉得动静太大,弄得不好容易地震,如果改革影响了社会安定这可是得不偿失。



“这件事情太大了,你容我想想。”一向大大咧咧的张祥也谨慎起来,因为他现在是局长不是以前的工作人员。他既不想像老局长那样因循守旧,也不想盲目冒进。他从心底里佩服应声的聪明,赞同他的“六能”改革思路,如若改革成功,将有力促进全县的劳动制度改革。



他想在局内先统一思想,就召开了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会上,张祥刚说完开场白,分管局长们就争先恐后的发言。



“职工的工资是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核定的,怎么可以能高能低呢?高了违反工资政策,低了职工会闹事。当然,可以给企业一些自主权,效益好的单位,我们在审批工资总额时适当增加一点,用于发放职工奖金。”



“工人进厂,是根据劳动部门审批的用工计划招收的,每个工人都经过劳动部门审批,是正而八经的固定工,怎么能说进就进说出就出呢?如果要改革,按照计划新招工人可以搞劳动合同制嘛。”



“我虽然是管干部调配的,但是干部能上能下,我们说了不算,这个要问组织部门。”



三个分管局长发言时,股长们有频频点头的,也有面无表情的,也有若有所思的。但是分管领导都表了态,他们即使想发言也都咽了下去。再说,也不知道一把手心中的真实想法。



领导班子成员都反对,张祥觉得再讨论下去也没有意义。他就说:“关于企业劳动制度改革问题,今天召开的实际上是个务虚,将有力促进全县的劳动制度改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