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无力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昭仪,此次召开的柏林会议,能够为你们争取到英国外交代表团的旁听席位殊为难得,亲眼见证世界外交风云,这是个极其难得的机会,一定要倍加珍惜。”



“老爷拳拳栽培之恩,昭仪粉身难报。”



“这都是细枝末节,不必在意。”李福寿淡然的挥了挥手,他一只手拿着点燃的雪茄,透过窗户看着壮美奇丽的香榭丽大道,远处巍峨的凯旋门赫然在目。



长身而立,卓尔不群。



唐绍仪用崇敬的目光看着伯爵大人,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男人,一个带领昆士兰在澳洲崛起的男人,庇佑数百万海外华人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做的是开天辟地以来得以铭记史书的大事,值得一辈子追随。



柏林会议上要到的英国代表团旁听席位,是咖啡馆会谈附带的要求之一,凭借殖民地部与外交部的默契自然不难达到。



柏林会议之后



唐绍仪就将以27岁的年龄正式就任昆士兰州常驻欧洲外交代表,成为昆士兰的代言人,在欧洲与各国交涉维护昆士兰利益,地位相当重要。



原本昆士兰州是没有这样的一个职位的,主要是因为没有这样的需求,作为具有立法权的殖民自治州,州长李福寿有权利任命类似职务。



细细叮嘱了几句之后



李福寿送走了满脸感激之情的唐绍仪,随后接见了在欧洲留学的学生代表,亲切的勉励他们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强大自身,成为发展澳洲工业科技的中坚力量云云。



送走了学生代表,李福寿又接受了法国《费加罗报》的专访,对自己在伦敦的冒失举措感到深深的懊悔和歉意,再三强调作为一名英伦贵族,对大不列颠帝国怀有无比的热爱之情云云。



一番忙碌之后,终于消停了下来。



李福寿神情有些疲惫的回到书房里,从楼上透过窗户看看楼下蜂拥而来的法国民众,都是狂热崇拜妮可的拥趸,这些日子经常会聚集在门口,只为了看一眼心目中的女神。。



一群傻鸟!



收回了目光,李福寿倒了一杯红酒走到法式宫廷座椅边舒适的坐了下来,轻轻地抿了一口地道的勃艮弟葡萄酒,感受着齿颊留芳的清香韵味,赞赏的点了点头。



法国佬搞这一套真不是盖的,确实有两把刷子。



低头服输之后,伦敦西区的事情就算告一段落了,李福寿也不奢求什么公平公正,这种事情在当今封建等级森严的欧洲各王国极为鲜见,只是哄小孩子玩的口号罢了。



按照私下渠道传来的消息



李福寿必须尽快返回澳洲,不得继续在欧洲四处招摇。



想必这也是白金汉宫那位的意见,李福寿和妮可在欧洲待一天,爱德华殿下就会难受一天,这是裸的打脸,怎么能忍?



因此,李福寿已经谢绝了所有雪片般飞来的法国上流社会请帖,尽量保持低调,以免过分刺激海峡对面的爱德华殿下。



他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份《费加罗报》,看了一会儿,脸上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据《费加罗报》报道;



1884年11月4日



朝鲜开化党首领金玉均等人举行政变,联同驻扎在租界的日军杀进景福王宫,诛杀一干后党大臣,拥护懦弱无能的朝王上位,史称“甲申政变”。



朝鲜后党一干大臣死里逃生之后,立马向驻朝清军求援。



5日,吴兆有、张光前率驻朝清军攻占王宫,驱逐日军。袁世凯身先士卒第一个杀进了王宫,立下了赫赫功劳。



7日,驻朝日使以袁世凯入据王宫为由,举火焚烧使馆,率领使馆一干日人退入仁川。



21日,清廷派北洋会办大臣吴大澂查办朝鲜事宜。



22日,日本派外务相井上馨为全权大臣率兵两千赴朝,丁汝昌率超勇、扬威二舰及旅顺陆军抵朝,远东形势骤然紧张起来,只要一个火星子就可能爆发清日大战。



放下了报纸



李福寿全身放松的躺在椅子上,片刻之后幽幽的叹了口气;



历史按着既定的轨道运行,该来的还是会来的,引起甲午战争的导火索已经点燃,目前矛盾激化了,虽然眼下还可以通过各国调停缓和矛盾,但战争无可避免。



朝岛作为大清的藩属国,大清有天然的义务为其消灾解祸,避免被扶桑彻底殖民的悲惨命运。



而小鬼子惦记三千里江山已经数百年了,殖民朝鲜是基本国策,所谓“布威万里波涛之外”,第一个目标> 5日,吴兆有、张光前率驻朝清军攻占王宫,驱逐日军。袁世凯身先士卒第一个杀进了王宫,立下了赫赫功劳。



7日,驻朝日使以袁世凯入据王宫为由,举火焚烧使馆,率领使馆一干日人退入仁川。



21日,清廷派北洋会办大臣吴大澂查办朝鲜事宜。



22日,日本派外务相井上馨为全权大臣率兵两千赴朝,丁汝昌率超勇、扬威二舰及旅顺陆军抵朝,远东形势骤然紧张起来,只要一个火星子就可能爆发清日大战。



放下了报纸



李福寿全身放松的躺在椅子上,片刻之后幽幽的叹了口气;



历史按着既定的轨道运行,该来的还是会来的,引起甲午战争的导火索已经点燃,目前矛盾激化了,虽然眼下还可以通过各国调停缓和矛盾,但战争无可避免。



朝岛作为大清的藩属国,大清有天然的义务为其消灾解祸,避免被扶桑彻底殖民的悲惨命运。



而小鬼子惦记三千里江山已经数百年了,殖民朝鲜是基本国策,所谓“布威万里波涛之外”,第一个目标就是朝思暮想的朝鲜,怎么也不可能放手。



双方唯有一战,这是天然的宿命。



一旦战败



维系大清天朝上国地位的宗藩制度将轰然坍塌,让欧洲各国看到腐朽的大清真实的内里,从此以后群狼蜂拥而至……



面对这一切,李福寿感觉到深深的悲哀,有心无力。



在没有戳破这层窗户纸之前,早已经千疮百孔,腐朽到极致的大清朝依然保持光鲜的外表,拥有唬人的体量,巍峨壮丽的紫禁城宫廷深深,从这里发出的一道又一道圣旨飞向四海之内,展现出皇权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



过多的插手,会被视为别有所图,最后没吃到羊肉反而惹得一身羊骚味儿。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这是紫禁城大内那个掌握朝廷实权女人内心真实的写照,一介海外草芥之民妄想插手国事,必为狼子野心之辈。



去把狗赶走,可是二哈却以为和它抢食吃,大概齐就是这样的道理。



除非摧毁这个腐朽的满清朝廷,否则永远轮不到昆士兰对国事说三道四,哪儿凉快哪呆着去。



也罢,我苦难而命运多舛的民族啊!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只有真正经历巨大的磨难才能重新挺直脊梁站起来,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李福寿默默的祈祷上苍眷顾神州大地,为血裔同胞祝福,尽一切力量减轻世纪末的苦难,避免一次大灾大难就死亡数十上百万人的惨景。



世纪末的神州多灾多难,大饥荒,大洪水,大寒潮,地震蝗灾接连不断,映衬出王朝末日景象,可怜朝廷芸芸诸公依然活在醉梦中,对草芥之民半点同情心也欠奉。



与其临渊羡鱼,莫如退而结网。



能够将更多的同胞迁移到澳洲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是李福寿唯一能够做到的事。



归根结底,还是要聚焦昆士兰的经济发展,这才是王道。



不知道什么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李福寿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房里,夕阳的光辉将他的身影勾勒的孤寂而落寞,明知道历史大势却无法改变,这是一个先知先觉者的悲哀。



“亲爱的老爷,我可以进来吗?”一抹倩影出现在书房门口,怯生生的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