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内讧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ibqg.net);感谢大家的支持!!



<p>被残酷战争折磨到发疯的官兵多不胜数,博格坎普中校是来自黑森大公国的容克军事贵族,曾经参加过规模宏大的普法战争,应对这种事情经验丰富。</p>

<p>“啪啪”两声</p>

<p>博格坎普上尉苍白的脸庞上出现了明显的两个手印,被舒梅切尔中校狠狠的抽了两记耳光,然后咆哮道;“立刻喝下你手中这杯该死的热咖啡,它会让你清醒些,快点!”</p>

<p>“是,长官。”</p>

<p>出于服从命令的本能,博格坎普上尉大口吞咽滚烫的热咖啡,苍白的脸庞上出现一抹异样的红色,终于有些回过神来了。</p>

<p>“你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上尉先生,但是在此之前,你要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p>

<p>“是,是,请原谅我的失态,长官,我们遭遇到敌人的增援大部队……”</p>

<p>在详细了解到具体情况后,舒梅切尔中校意识到登陆部队遭遇到大麻烦了,来自莫尔兹比的援军行动比想象的要更快,反击更为凌厉。</p>

<p>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登陆部队有足够信心解决对方。</p>

<p>最大的问题是曾经让皇家海军吃大苦头的澳洲小姐火炮,赫然出现在敌方陆军的装备中,形成了绝对的重火力优势,这几乎是个无解的难题。</p>

<p>该来的总要来的,这些问题必须迅速上报。</p>

<p>忽如其来的瓢泼大雨从下午五时左右一直下到深夜时分,云收雨歇之后,深邃的夜空就像澄净宝石一般散发着迷人的点点星光。</p>

<p>荷兰工兵在丛林中挑灯夜战起来,熊熊燃烧的火把照亮了周边百余米范围,士兵们赤膊拉动锋利的长锯,汗流浃背的奋战着,一棵又一棵的大树轰隆隆的被伐倒,道路向前延伸。</p>

<p>约莫夜里三点左右的时候</p>

<p>正在奋力苦干的工兵遭遇到敌方袭击,枪声划破了深夜的宁静,孑弹将几名正在苦干的工兵击倒,营地里顿时大乱起来。</p>

<p>闻声赶过来的警卫部队立刻向密林深处开枪,可是他们不敢追出去太远,仅仅深入百余米之后便立刻退了回来,只是一味的向丛林深处开火,打的好不热闹。</p>

<p>半晌之后</p>

<p>等到一切平静后,工兵营才敢心惊胆战的继续开工,可是很快袭击又从侧面发生了,进行中的工程再次被迫中断。</p>

<p>如此反复几次,天色已经大亮了,施工进度被大大的拖慢。</p>

<p>原计划一天半的道路工程,在敌方的有意阻挠之下整整进行了三天半,荷兰工兵营付出了21人伤亡的重大代价,终于修通了从幸运海湾抵达三道梁村的紧急军用便道。</p>

<p>这只是一切灾难的开始</p>

<p>参与防御的卫戍三团八营偕同民兵千余人,已经在这两天的时间内,将<p>半晌之后</p>

<p>等到一切平静后,工兵营才敢心惊胆战的继续开工,可是很快袭击又从侧面发生了,进行中的工程再次被迫中断。</p>

<p>如此反复几次,天色已经大亮了,施工进度被大大的拖慢。</p>

<p>原计划一天半的道路工程,在敌方的有意阻挠之下整整进行了三天半,荷兰工兵营付出了21人伤亡的重大代价,终于修通了从幸运海湾抵达三道梁村的紧急军用便道。</p>

<p>这只是一切灾难的开始</p>

<p>参与防御的卫戍三团八营偕同民兵千余人,已经在这两天的时间内,将三道梁村彻底改造了一番,用木料场堆积的原木修建了40余座低矮胸墙,全都位于吊脚屋下方。</p>

<p>此外在距离村口南方300多米远的地方,修建了一字排开的六座“∪”字形土石混合营垒,互相间隔百余米,总长约摸有700余米的前沿防御线,呈现出清晰的“二”字型结构。</p>

<p>下面一道长的就是三道梁村防御胸墙,由40多座吊脚屋组成,属于二线防御阵地。</p>

<p>其他的吊脚屋已经被拆得七零八落,部分木材竹墙用于修建前沿营垒,部分木材竹墙运到了溪流北方,那里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第三道防御线,竭力利用地形加大防御纵深。</p>

<p>上面一道短的就是距离300米左右的一线阵地,每个“∪”字形混合营垒可供20余名官兵作战。</p>

<p>营垒上面是木料场简陋的三角形茅草凉棚遮盖,可用于遮风挡雨,前方则是土木混合的胸墙,这种加厚胸墙是用两层原木中间垫上二英尺厚的湿泥制成,每个胸墙堡垒里面架设了一门手摇式加特林重机枪,配备了12名全副武装的士兵。</p>

<p>看来这两天来自莫尔兹比的增援部队也没闲着,上千名精壮士兵同样挑灯夜战,一个平原防御堡垒初现雏形。</p>

<p>密林中</p>

<p>一群荷属东印度群岛皇家陆军高级军官举着望远镜,正在细致观察对方的防御设施,脸上轻松的神色早已不翼而飞,变得凝重而严肃。</p>

<p>“见鬼,我从这种防御胸墙嗅到了德国人的味道,记得在12年前普法战争的沃尔特会战中,法国重骑兵猛攻巴伐利亚人据守的营垒,就是这种半高胸墙,令人奇怪的是它怎么远隔万里传到了伊比利亚岛(维多利亚岛)上?”</p>

<p>“这很简单,对面有该死的德国人,这些战争动物在哪里都能看得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