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守哲晋升紫府!安业将大婚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下,有一条横断山脉叫做“东山山脉”。



    追根溯源,“东山”的源头乃是大乾境内几条主要山脉之一的天陇山脉,是它数条支脉之中的一条横向支脉。



    东山山脉不算巍峨陡峭,却一路向东延绵不绝直至东海,也将陇左南六卫与陇左郡的其他大部分地区隔绝了起来。



    先人在东山山脉薄弱处,蜿蜒开凿出了一条交通走廊,名为“东山走廊”,东山走廊中间陡峭处,还建设有一座气势磅礴的东山关。



    而走廊两侧,分别设有廊右廊左两个卫城。



    通过东山关,再到廊左卫,便进入了陇左南六卫的范围。



    当然,这里所有的关隘和卫城,都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它们也见证了陇左郡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一点点向外拓展的历史进程。



    一城一卫,一关一镇。



    每一座卫城都经历过“边关至腹地的生涯”,代表着人类的栖息地在不断地向外扩展。



    就像王氏曾经打造的“宙轩关”,“守哲关”,如今也都已经逐渐沦落为了腹地关隘,这都是同样的道理。



    曾经的陇左南六卫,在陇左郡城的世家眼里那是乡下偏僻之处,甚至还有“凶兽横行”“贫穷落后”的刻板印象。若是哪个大世家的子弟被调去南六卫镇守产业,那在以前都被叫做“发配”。



    可如今。



    南六卫已经变成了“富庶”的代名词,大大小小的世家都逐渐脱离了贫困和窘迫,过上了好日子。



    这些,都源自于一个世家的崛起,那就是长宁王氏。



    很多时候,一个世家的崛起往往伴随着倾轧、吞并、吸血等行为,也会促使不少世家的没落和消亡,至多是手段暴力或是温柔些的区别。



    但是长宁王氏却不太一样。



    长宁王氏从来不排斥和其他世家合作。他们在崛起的同时,带富了一个又一个姻亲联盟和合作伙伴。



    只要世家愿意合作,长宁王氏就能带着你一起发财一起飞。



    正是这种核心扩展理念,使得长宁王氏如今在南六卫,声望已经如日中天,几乎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影响力深入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用隆昌大帝酸溜溜的话来表达,那就是,在陇左南六卫范围内,王守哲说的话比他隆昌的话还管用,还动不动就“妄议吐槽”,王守哲那厮就是南六卫的“土大帝”。



    这要是把“东山关”一关闭,就能关起门来称“大帝”了。



    对于隆昌大帝那些酸葡萄言论,王守哲都已经懒得与他搭腔,直接来一个充耳不闻。



    最近一段时间。



    穿过东山关,进入南六卫的马车队伍,明显比往年增加了不少。



    其中一支马车队伍非常庞大,足足有两百多辆重型马车组成,每一辆马车都是由四匹北地重型挽马拉着。



    从其中不少马车上插着的旗帜来看,他们分属于漠南郡几个不同的家族。



    其中打头的马车上插着的,乃是一面纹饰着苍龙的旗帜。显然,队伍中有皇室的车队。从旌旗的细节来看,应当是漠南郡王吴承泽一脉的旗帜。



    其余一些旌旗,也都代表着一些强大的世家,有漠南五品皇甫氏,漠南五品王氏,以及漠南六品莫氏,以及其他一些六品,甚至是七品世家的旗帜。



    其中为首的一架马车,通体由轻盈的灵檀木料打造,车轮外层包裹着一层由耐磨的灵柏树脂和灵兽皮混合制作而成的车胎,轿厢底座上,还装有出产的避震装置,可以最大限度保障驾车出行的舒适度。



    马车的内部装饰更是豪华而舒适,兼顾了照明、取暖、制冷、独立卫浴等等功能,仿佛一座移动的小型行宫。



    这是研制出产的“行宫车辇”,融合王氏“以人为本”的炼器理念之后诞生的奢侈产品。



    因技术力量暂且比不过公冶氏的炼器工坊,这些年来一直走的是“民用化,量产化,模块化”的产品路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