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守哲考核准帝子!风波将起(求月票)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无论是康郡王还是安郡王,关于他们的情报,在王守哲那边都已经堆了有半屋子了。



    可以说,王守哲耗费了数十年时间,去研究这两位准帝子,自然是对他们的过往,性格,以及一些私生活都有详细的了解。



    没办法。



    帝子之争兹事体大,容不得王守哲和整个王氏不慎重。



    一旦王氏被卷进帝子之争中,必定是需要进行站位的。而一旦站位失败,不敢说王氏一定会灭亡,却必然会受到长期的打压。



    一位大帝在位三千多年,王氏搞不好就要被打压三千多年,再大的家族也扛不住啊~



    而王守哲对这两位准帝子的看法,也与常人不太一样。



    康郡王。



    表面上看起来,康郡王是一个完美的准帝子,勤政爱民、战功累累、声名显赫,甚至于他对自己的小家庭也颇为重视,教育出来的孩子们都各有各的风采,好些个孩子都已经成为了栋梁之才。



    此外,圣地大天骄公羊策不遗余力的支持,也是康郡王的巨大加分项。



    庙堂和皇室,以及地方各郡,多数都看好康郡王担任帝子,也给予了他种种支持。



    蛟龙帮的龙无忌,便是康郡王的强力支持者之一。



    而安郡王却是截然相反,他低调内敛,很少会出去社交,只是一门心思的在安北卫搞防护林,做基础建设。



    若非他头上还顶着一个准帝子的头衔,怕是很多人都会忘记还有安郡王这么个郡王在……



    可想而知,安郡王的支持者寥寥无几,其声势连康郡王的三成都不到。



    若是换了其他世家家主,恐怕多半会选择加入康郡王那一边,因为那样看起来赢面更大。



    然而,与那边的人几次接触下来,王守哲便清晰地感觉到,选择康郡王未必是一个好主意。



    无论是一开始的钱氏嫡脉之争,还是龙无忌的大军压境,还有后来的商业倾轧,无一不显示着康郡王那边的决策者过于急功近利,或是说,办事有些不择手段。



    也许,康郡王可以将责任推到曹幼卿身上,公羊策身上。



    但,正所谓“上行下效”。



    若非康郡王本身并不阻止,乃至于放任,或者干脆他自己便是如此行事风格,他的属下们又岂会如此?



    在王守哲看来,康郡王此人的行事风格,行为逻辑都十分清晰,那便是一切都向帝子之位看齐,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他积累战功,是为了帝子之位,做出政绩,是为了帝子之位,玩弄权术,也是为了帝子之位。



    而这其中,有好多政绩,都不过是表面功夫,看着好看,听着好听,但于整个大乾国百姓而言其实并无多少实际意义。



    用王守哲上辈子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吃相难看”。



    此外,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



    当前形势下,康郡王麾下已经人才济济,拥趸众多,即便王氏愿意加入康郡王阵营,也很难说会受到多少重视。



    若仅仅如此倒也罢了,毕竟王守哲追求的,不过是平平安安度过时代变迁而已,重不重视也无所谓。



    最怕的,便是以此人心性,有可能为了更大的利益将手中棋子抛弃掉。说不定哪一天,王氏就有可能成为牺牲品。



    这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因此,王守哲一直在谋划和算计,在两个郡王之间,来回衡量与比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