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二手发明家(4800均定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这是一份青河日报的旧报纸,李卫东捣鼓零件的时候,拿来垫桌子用的。</p><p>报纸是四月份的,当时李卫东还在广交会上卖空气炸锅,自然也就没有看到这份报纸的内容。</p><p>如今这份报纸上的一个豆腐块,吸引了李卫东的注意力。</p><p>“我市发明家陆建礼在全国五小智慧杯中获得了二等奖!陆建礼,这可是青河有名的民间发明家啊!”李卫东自言自语的说道。</p><p>八十年代的时候,共青团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五小活动”,所谓“五小”就是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目的是促使青年在生产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生产岗位上存在的问题,促进生产的发展。</p><p>在“五小活动”当中,国内涌现出一批“民间发明家”,这个陆建礼便是其中一个。</p><p>陆建礼是青河市第二中学的物理老师,以前学电子技术的,教学水平稀疏平常,却有一颗当爱迪生的心,没事便爱瞎琢磨,搞一些小发明。</p><p>一般这种民间发明家,都是像达文西一样瞎忙活,发明个“要你命三千”之类的东西。</p><p>然而陆建礼的发明当中,却有好几个是能用得上的。</p><p>未来的陆建礼,从事发明创造三十余年,一共拿到了十二项的国家专利,其中有四项被实际应用到产品当中。</p><p>以发明专利的应用比例而言,三分之一的应用率,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如果再算上陆建礼民间发明家的身份,那他的这个成绩堪称辉煌。</p><p>上辈子的时候,李卫东曾经与陆建礼有过几面之缘,都是在市里举行的一些活动里。</p><p>如今李卫东看到报纸上陆建礼的消息,便决定把陆建礼请来,帮电炉厂改进空气炸锅,顺便还可以让他去搞一些产品设计方面的工作。</p><p>产品研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李卫东是很清楚的,李卫东也很想成立一个专门的研发团队,为未来铺路。</p><p>然而在当时那种化境下,乡镇企业想要成立专门的研发团队,根本就是天方夜谭。</p><p>做研发的关键是掌握技术的人才,而电炉厂这种情况,雇佣的都能农民,这些农民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能拿到初中毕业证的用十根手指头都能数出来。</p><p>指望这些初中都没上过的人搞研发,那就是个笑话。</p><p>当时连中专生都还是包分配工作的,大学生在分配的时候更是有很大的选择权,这也注定电炉厂这种乡镇企业,不可能通过正常途径获得人才。</p><p>没有哪个中专生会脑子抽筋,毕业后去乡镇企业。以中专生的水平也不足以支撑起研发工作。</p><p>直接花钱去请技术大拿来帮忙搞研发,顶多是请个兼职,请全职是不可能的。</p><p>这倒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在当时那种环境下,懂技术的人才都在大型国企和事业单位。让人家技术大牛放弃国企和事业单位的铁饭碗,跑到小小的小镇企业里打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p><p>便是在2021年,国企和事业单位里那些捧着铁饭碗的人,能够被私营企业挖角的也是少数,大多数人是舍不得铁饭碗的。</p><p>在八十年代末,人的思想观念要保守的多,想要从国企和事业单位挖墙脚,更是难比登天。</p><p>兼职的技术人员,临时解决一下技术难题还是可以的,想要搞系统化的技术研发,肯定指望不上。</p><p>李卫东还有一条路,就是去搞产学研协同和集成化。</p><p>但是在八十年代末,产学研协同还是个新鲜事物。国家也是在1997年,才发布了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点工作通知,确定了28所高校开展产学研教育的试点。</p><p>更何况李卫东的电炉厂,只是个挂靠乡镇的私营企业,人微言轻的,就算拿着钱去找高校合作搞产学研协同,人家也不会搭理李卫东。</p><p>那时候乡镇企业不值钱,即便是城市里没有工作的二流子,也看不起农村的乡镇企业。</p><p>所以对于现阶段的电炉厂而言,陆建礼这种民间发明家,或许是电炉厂搞产品升级的最佳选择。</p><p>很多民间发明家都有着一流的动手能力,对于各种机械的原理也很明白。陆建礼这种能拿到十二个国家专利的民间发明家,创造性思维可能还要优于研究机构里的科学家。</p><p>让民间发明家去做简单的产品升级,应该还是可以胜任的,至少比厂里那些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强多了。</p><p>在李卫东看来,既然我没条件去请技术大牛,那就只能去请二手发明家了。</p><p>第二天,李卫东买了烟酒糖茶等礼物,来到了市第二中学的家属院。</p><p>二中的家属院比运输公司的家属院小多了,汽车根本开不进去,李卫东便将车子停在了t;<p>但是在八十年代末,产学研协同还是个新鲜事物。国家也是在1997年,才发布了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点工作通知,确定了28所高校开展产学研教育的试点。</p><p>更何况李卫东的电炉厂,只是个挂靠乡镇的私营企业,人微言轻的,就算拿着钱去找高校合作搞产学研协同,人家也不会搭理李卫东。</p><p>那时候乡镇企业不值钱,即便是城市里没有工作的二流子,也看不起农村的乡镇企业。</p><p>所以对于现阶段的电炉厂而言,陆建礼这种民间发明家,或许是电炉厂搞产品升级的最佳选择。</p><p>很多民间发明家都有着一流的动手能力,对于各种机械的原理也很明白。陆建礼这种能拿到十二个国家专利的民间发明家,创造性思维可能还要优于研究机构里的科学家。</p><p>让民间发明家去做简单的产品升级,应该还是可以胜任的,至少比厂里那些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强多了。</p><p>在李卫东看来,既然我没条件去请技术大牛,那就只能去请二手发明家了。</p><p>第二天,李卫东买了烟酒糖茶等礼物,来到了市第二中学的家属院。</p><p>二中的家属院比运输公司的家属院小多了,汽车根本开不进去,李卫东便将车子停在了外面路边,然后步行走了进去。</p><p>“大爷,跟你打听个人,陆建礼老师住在哪里啊?”李卫东问路边乘凉的一个大爷。</p><p>“陆什么礼?”大爷有些耳背。</p><p>“陆建礼!”李卫东大声说道。</p><p>“陆建什么?”大爷又问道。</p><p>“陆建礼!”李卫东再次回答道。</p><p>“什么建礼?”大爷可能也是穿越者,正在跟李卫东开玩笑。</p><p>“大爷,你歇着吧,我不找马冬梅!”李卫东开口说道。</p><p>“同志,王大爷那里有问题!前面一句话刚说完,后面立马忘了!”一个声音从身后响起,只见一个中年人指着大爷的脑袋说。</p><p>“哦,是脑子有问题。”李卫东转身为那个中年人:“同志,你知道陆建礼老师住在哪里么?”</p><p>“你找小陆啊,前面直着走,就是教职工宿舍,小陆就住在倒数第二排,最西边那户。”中年人开口答道。</p><p>“谢谢了。”李卫东拿着礼品,便向前走去。</p><p>所谓的教职工宿舍就是一排瓦房,看起来一户只有一间屋,居住环境比起以前的运输公司家属区还要差很多。</p><p>学校毕竟不是盈利机构,全靠财政拨款,如果财政不给钱的话,也就没有多余的钱去改善教职工的住房环境。</p><p>李卫东来到了倒数第二排最西面一户,却看到这一户人家并没有关门。</p><p>李卫东探头望向屋内,开口问道:“请问陆建礼老师在么?”</p><p>“别进来!”屋里面的人大喊一声。</p><p>此时李卫东才看清楚,地上正蹲着一个人,这人面前是各种金属零部件一类的东西。</p><p>“不要进来,小心踩到我的发明!”地上蹲着那人开口说道。</p><p>“好,我不进来。”李卫东开口问道:“你就是陆建礼老师吧?”</p><p>“对,我就是陆建礼!”对方抬起头来。</p><p>李卫东仔细一看,果然是年轻版的陆建礼,比年老的时候多了几分文青,却少了几分稳重。</p><p>“你是谁?找我做什么?”陆建礼开口问道。&l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