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大山之子(二)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台小拖拉机,用3000元现金,外加17头牦牛等物质来换的可笑事件/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派出以《西藏日报》、西藏电视台、西藏广播电台联合组成工作组来采访

  卢书记看到过巴村的基础打好了、打牢了,该是实施第二步工作的时候了。于是再次召集县委、政府领导商量,实施组建日土历史上第一支创收队的事宜。根据过巴村海拔高,耕地面积少,农作物产量很低,没有灌溉水源,就连人畜饮水都是靠村里仅有的几口井及山上融化的雪水。发展牧业也成不了气候,草场面积有限,人均牲畜只能存栏40多只,最大载畜量只有2万头(只、匹)。可村里人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通过村党支部的动员,组织建队投入到日土县项目建设中。而且日土县各项建设工程也不少,以前均用的是外地民工,让钱白白流走。为什么不能组织自己的民工队伍干呢?可有人说:“这能行吗?本地农牧民懒、恶习成性,恐怕没劳动一会儿就不行了。”

  “这儿的农牧民就无法组织,过惯了山沟里的生活。”还有人说。

  “这儿的农牧民只会放牧、种青稞,现代化可一窍不通,能行吗?”

  “搞工程是需要技术的,农牧民行吗?”

  最后,卢书记的话压住了一切:“不行,可以培训,渐渐教,慢慢学,我就不相信,这儿的农牧民比别人差,只要大家有信心,形成统一认识,形成坚定的领导核心,就一定会带领农牧民走出一条小康之路。”就这样拍了板,钉了钉。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积极筹备、动员、组织,日土县历史上第一支由过巴村47名剩余劳动力组成的创收队应运而生。过巴村创收队组织起来了,但阻力也不小,需要不断的完善,农牧民的思想一下子转变不过来,无组织、无纪律、不听话。好不容易把创收队来到乡上,日松乡马书记苦口婆心讲话时,有些队员却悄悄说:“书记在说什么瞎话?一个领导下来吹一通牛,真是白吹些什么?”

  拉到县城,当人们以疑惑的目光,看着这些衣衫不整,五花八门,头发蓬乱,队伍凌乱,似乎连路都不会走,懒懒散散的队伍时,在欢迎仪式上党、政、军、警民们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但心底没数呀!“这些农牧民能干什么?到底干得了什么?”

  春节和大家把这种情形汇报给县委领导,即刻与县武装部协调,给每位队员发了迷彩服、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品。利用两天时间给队员们理了发,洗了脸。大伙收拾干净了,往镜前一站,脸上露出了笑脸,也增强了自信心,勇气倍增,自言自语道:“我们跟城里人相比也不差呀!只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政府支持,害怕富不起来。”以“治穷、治懒、治恶习、自强、自新、树正气”为目标,采取“热爱农牧民、组织农牧民、宣传农牧民、文明农牧民”的工作方针。由春节负责创收队员的学习及劳动各项事宜,日松乡的武装干事加参扎西负责创收队的军训及劳动,强巴多吉副主任负全责,开始集训、强化培训、学文化,“武装”队员,主要以练正步、走队列的半军事化管理;以学政策、学文化知识、学劳动技能,传授市场经济知识、信息,甚至简单的A、B、C英文字母为内容的集训和培训。同时,也清除了发生在日土县,农牧民不知道怎样进行物物交换的等价交易,一台小拖拉机,用3000元现金,外加17头牦牛等换的可笑事件。成立了党支部、团支部等党团组织,经历为期7天的时间,创收队员们组成了一支组织严明、踏着整齐正步的准民兵组织,在接受党政领导和人大代表检阅时,赢得了满场的掌声和喝彩。

  县委政府为此制定了“凡是咱们农牧民群众能干的工程,就应该让咱们自己农牧民干”的原则,在即将奔赴海拔5200米,从热帮乡至狮泉河里段,长约20公里的桑贡大阪时,卢书记带着县领导班子亲自为创收队授旗。他们也没辜负党和人民对他们的殷切希望,焕发出了巨大的热情和战斗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奔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创收队在工地上,在乱石丛中,在风云变幻的环境中顽强拼搏,挥舞着最原始的工具,克服有时风沙大作,一两米之内看不见人劳动的恶劣环境。并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大伙白天劳动,晚上办起了扫盲创收队的军训及劳动,强巴多吉副主任负全责,开始集训、强化培训、学文化,“武装”队员,主要以练正步、走队列的半军事化管理;以学政策、学文化知识、学劳动技能,传授市场经济知识、信息,甚至简单的A、B、C英文字母为内容的集训和培训。同时,也清除了发生在日土县,农牧民不知道怎样进行物物交换的等价交易,一台小拖拉机,用3000元现金,外加17头牦牛等换的可笑事件。成立了党支部、团支部等党团组织,经历为期7天的时间,创收队员们组成了一支组织严明、踏着整齐正步的准民兵组织,在接受党政领导和人大代表检阅时,赢得了满场的掌声和喝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