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大山之子(一)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撬一小块酥油投入桶,加盐和水,打酥油茶/车熄火了坏在河里,师傅卷起裤腿下河,点电筒抢修/组织劳力创收/“穷、懒、恶”之村,成立创收队来改变“有女不嫁过巴村”“再穷穷不过过巴村”状况

  湛蓝的天,朵朵白云,巍峨雄壮的雪山,连绵不绝的秃峰,宽阔沟壑伸向远山……

  清澈见底的多尤拉巴河静静流淌着,像**般滋润着肥美的草场,两岸纯真、古朴、深情的过巴村农牧民群众。我们沿河而上,飞驰的越野车从成群的野鸭边驶过,可那白色、黄色、灰色的鸭们,却依然在河中悠闲自得的嬉戏,安详的梳洗着羽翼;大雁们有的在草地中觅食,有的翱翔在蓝天;亭亭玉立的黑颈鹤展翅欲飞;远处麻点般成群的绵羊、山羊满坡啃着草儿,拖着长长黑毛的牦牛群时时扑入眼帘……

  跟129国道30多公里处,过巴村一组的小村庄历历在目,再过6-7公里过巴村,二、三组的村庄已依稀可见,我们看着牛、羊群间,用牦牛毛编织的黑色帐篷,我们把车随意地停在了一定帐篷前。

  一只忠实、肥大的牧羊犬,“汪汪”直叫,勇猛无常,脖子上捆的铁链好似随时都被崩断一般,一位素未蒙面的阿佳啦(大姐),把大家迎进了帐篷,只见帐内四周放了氆氇垫子,中央挂着炉子,炉底用细石围成长方形,刚好卷住炉身,烟囱从帐篷中央出去。大姐刚把大家召唤坐下,立即忙起来,从帐外取来干牛粪,加入炉,随即水开,拿过酥油桶,加进去少许过夜凉茶(用砖茶泡上存于一盆内,打茶时加之),再用勺子,撬一小块酥油投入桶,加盐、加水,随着大姐熟悉的酥油桶,一杯杯热气腾腾、清香四溢的新鲜酥油茶端了上来。我一边喝着茶,一边问道:“老大姐,你们是过巴的人吗?”

  “是的,过巴村三组的”。她一边忙着给我们热血肠,一边说道。

  “你们家有几口人?”驾驶员达娃问道。

  “我家一共四口人”

  “他们呢?”

  “他爸、儿子在创收队干活,女儿在那”她一边笑着说,一边把手指向不远处的女儿。

  “扑姆数(姑娘过来之意)”达娃司傅喊道。

  姑娘本来面向我们,经这一喊,不仅没应声,反而羞得低下了头,千呼万唤就是不好意思进帐来。

  “老大姐,她为啥不进来一块吃一点?”

  “姑娘大了,今年都19岁了,认生就不要管她了,来,大家都尝一尝血肠吧!”

  老大姐满脸的堆笑,可总也掩藏不住约50多岁,就满脸皱纹,为防晒,涂上酥油,在透过帐篷,麻点般阳光,直浮在那张纯朴的脸上,再加上洁白的牙齿,不禁使我在心底呼喊,这不就是千千万万藏民族,勤劳、善良、豪爽的母亲的脸吗?我一边吃喝着素不相识的母亲的真诚,一边继续问道:“老大姐,您能谈一下去年你家的创收情况吗?”

  老大姐一听这话,笑得更灿烂了,接着老大姐说开了过巴村创收队给农牧民带来的暖人春风故事。

  “我们村属半农半牧村,以往我们在春夏季,即5—10月,大部分妇女追随草场放牧,不断地迁移转场,男人、老少在定居点种青稞,可一年下来羊绒降价,收入不足养活家人呀!”

  “你们村过去贫困户多,又养成了恶习,真让村领导、乡、县领导们伤透了心啊!”我们接着问道。

  “是呀!我们农牧民们看不到光明,长年累月的辛劳,昼出夜归还是吃不饱,家里积蓄全无,除放牛羊、种地外别无出路,渐渐的恶习成风,有赌、有懒的,在整个阿里地区成了有名的‘穷、懒、恶’村,正如人们所言‘有女不嫁过巴村’‘再穷穷不过过巴村’……”

  “那后来,怎么就一下子翻了身的呢?”我迫不及待地问道。

  “那就是共产党的干部给我们出的致富路子呀!共产党好啊!党的干部好啊!救了我全家呀!”

  老大姐说着说着竟流下了眼泪,哭啼着,难以言语。

  “别哭,别哭,慢慢说。”

  “本来父母家就不富裕,分家后分到的牲畜才三十只羊,几头牦牛,大儿子、女儿出生后,生活就更艰难了,好不容易把儿女盼大,本想可以帮帮我们,日子好过一些。可那不争气的儿子,却成天跟那些不务正业的家伙一起混,不说帮忙,连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也被偷走换酒喝了,羊绒被他换给康巴生意人,赌输了,气死我们。可又管不住他,那败家子,也不知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欠他什么,政府也救济了我们不少,可那不是长久之计呀!一是家里没吃、没喝的,二是他可是我亲生的,出来何在!他才二十岁,后面的路还长着呢,那段时间我是天天以泪洗面,暗暗地哭,他把也无计可施。正当此时,县里过来人,说要组织创收队,起初我们生疑,后来就让儿子报名参加了创收队,可喜的是托共产党的福,2002年几个月下来,共拿回了8000多元,不仅还了债,置购了家具,而且存了2000多元。儿子还改了一些恶习,学了文化,知情达理了,站在我们面前的儿子,就除了比以前黑了点外,更精神了。我们全家都笑得合不拢嘴再穷穷不过过巴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