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燃亮阿里高原的科技之光(一)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碰上援藏的就领到家来,如久别重逢一般,相互抱头痛哭,失声落泪,高兴得畅谈了一宿/精选了14个蔬菜品种在科加村进行陆地和温室栽种试验,啃吃的方便面/“藏青320”青稞,“藏油3号”油菜实验大获成功

  蓝得耀眼的天,一丝云彩不挂,赤裸裸光秃秃的山川、山岳、山峰被灼热的阳光照得快要爆裂一般。世代扎根在这块历史悠久,隐藏丰厚文化底蕴的人们,奏响了一曲曲凯歌,涌现了一批批英雄豪杰,传颂着风流故事,谱写了一首首开拓者之歌、藏汉民族团结友谊之歌,结下了无数藏民族永不解的情结……

  在一个朗朗的晴天,我与翁树文同志相约在办公室见面。

  轻轻的敲门声,打乱了我对他的思考,忙说道:“请进。”

  只见一位约一米八左右个头,身穿一套深色西装,头戴草帽的北方汉子走了进来,我暗想,工作期间还带着帽子的他,一定是经常生活在田间,遮挡阿里半天就能照脱一层皮的炎炎烈日必备之物吧!黝黑的脸庞,雪白的牙齿,高鼻梁,近乎于浓眉大眼,只是眼圈发紫,黑黑眼珠周围的眼球上布满红红的血丝……

  我急忙伸手过去握住他坚实的双手,微笑着说道:“你请坐,请坐。我呀!前些时间就打听你的休息,一次、二次、三次你局里领导都说你在下乡,直到昨天又与你们办公室主任联系上,说你刚从普兰回来。”

  “是的,我看到你给主任留的条,就匆匆赶来了,不要见怪。”

  “据说,你刚来时是援藏干部中高山反应最严重者之一,现在怎么样了?”

  “是呀!刚来时,差点就被该死的高山反应夺去了生命,真惨呀!可现在就不一样了,经渐渐适应,靠坚强的毅力,彻底击败了高山反应这恶魔,不然怎么能与广大农牧民群众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同睡,安心的来搞自己的科研呢!”

  “对,不然你怎会有累累的硕果。”

  就这样,我听翁树文侃侃而谈,道出了在阿里高原传播农业科技的动人故事。

  河北省第三批援藏技术干部翁树文同志,1993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2001年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全国人民大力援助西藏,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放弃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农业局副局长优越的条件,舒适工作环境,撰写了热情洋溢、报效西部的自愿申请书,报经县、市、省层层选拔、考核、体检。最终从数十人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于2001年6月份带着一种一去不复返的感觉,放开了爱妻怀抱中6岁的儿子小手,踏上遥远征程,坐上了飞机。当飞出河北省地界时,心中甚至冒出与河北人民永别了的字眼。历尽一路艰辛、劳累、高山反应的磨难,来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世界第三极,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阿里地区农牧局工作。

  当翁树文要谈到初来阿里情景时,堂堂七尺男儿,眼眶里也不免溢满了伤心的泪水。我情不自禁问道:“你初来驾到狮泉河镇时,有何感想呢?”

  “自己当时头晕眼花,一身不舒畅,只是记忆中狮泉河镇还有柏油路、高楼大厦,这倒比想象中的阿里强多了,可接下来就惨了,简直惨不忍睹。”

  “请你讲讲。”

  “那时呀,地委、行署领导,农牧局领导非常关心我们,常来看望慰问,问寒问暖,可以说关心备致,可也有解决不了的事。”

  “这又何讲呀!”

  翁树文刚到阿里,反应强烈,一路上多亏同来援藏战友们照料与关爱,当特殊病人护理,又是吸氧、吃药,又是打气、鼓劲,才得以到达狮泉河镇,自以为到了就万事大吉,可心跳还是加速,整夜整夜头晕心慌,侧转难眠,不能入睡。前两个月心率达150-160,三个月过去了,心率还未下降,仍高达120。再加上,由于他从未离开过家,没做过饭、洗过衣服,吃现成惯了,如今吃喝都成了问题,在狮泉河镇算是偏远的农牧局,想到外面下馆子呢,还有一段路,又不敢快走,怕出问题,只好暗自掉泪,想找找同来的援藏干部,可当时大伙一到地委内院,就被各自单位的车接走,不知谁分在那个单位,在什么方位?只好利用休息时间到街上逛,碰上就领到家来,以至于第一次大家聚会,大伙如久别重逢一般,相互抱头痛哭起来,失声落泪,高兴得手舞足蹈,相互问寒问暖,畅是记忆中狮泉河镇还有柏油路、高楼大厦,这倒比想象中的阿里强多了,可接下来就惨了,简直惨不忍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