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骑马漫游众山村(一)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日地岗巴一嘎布热一曲色一日巴

  每逢冬天下雪那里就成为孤岛/人们拿出脸盆装清水看月食/农牧民最隆重的仪式/如今自己骑上马、屁股却又痛又麻/萨让区后山上用石头镶嵌着“***万岁”五个大字/4小时内崩塌10余次的山峰/印度工匠用金银混铸的佛像/美国富翁托马斯先生特来参观/全身伏在马上大叫着让小平措帮我找帽子/小女孩睡在门槛下露出半个脑袋/人与鞍齐落于地上的骑士/车在雪花飘飞中爆胎了

  萨让区,属扎达县管辖,距狮泉河镇580公里,距扎达县城200多公里。萨让,汉语意为“石头山”,分萨让、日巴二乡。共51户,287人,耕地面积480多亩,牲畜有4497头(匹)。

  以前有公路可通到萨让区政府下一深谷对面,但由于今年雨水太多,公路多处被冲垮。当我们抵达时,正有20多名民工在抢修,短时间内不能通车。无奈,大家只好把车停在底加木村,请人看守,从当地牧民中借来几匹马。骑马沿陡峭崎岖的山路攀登,向日地岗巴村进军。

  因我第一次骑马,心里有些害怕,就请局长讲骑马要领:1、整好马鞍,上马,身子稍前倾,双脚踏稳脚钩,微夹马肚,双手拉好缰绳,想左转就拉紧左缰绳,反之,右转时就拉右绳;2、想跑马时,双脚夹紧马肚,抽鞭,马即奔跑起来;3、想停下时,拉紧双缰绳即可。按照这些要领,骑着马果然十分安稳,心情也舒展多了。

  马,时而在荒漠上驰行,时而在峡谷山崖上攀爬。不能骑时,只好下来,牵着马步行。到天黑时分才抵达日地岗巴村。这儿地处高山,饮水困难,当地人有句顺口溜:“山高水在底,人住半山腰。”路途遥远,平常连县里、区里的人都很少来过。

  日地岗巴,亦为“山上村庄”,海拔4600米,位于一狭窄山谷中。山谷长约2.5公里,宽约500米。村庄四面环山,层层梯田上泛着金黄的青稞,其余再无绿色。全村共6户,16人,耕地面积为59亩,平均亩产200斤,共有牲畜830 (头、匹),1996年人均收入900多元。

  据村里老人介绍:每逢冬天下雪,这个村庄就成了孤岛,一年之中就有6个月与世隔绝;村与村之间距离甚远,平常骑马也需走2天路程。村中没发电设备,没电视机,只能收听广播,也仅收到中央台和西藏台。开会时,用汽灯照明,可村民热情、忠厚,让人感动。

  深夜1点钟,刚好碰上月全食,农牧民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观看月全食。我们拿出脸盆,装上清水,细看月食倒影,他们见之也纷纷效仿。

  次日早晨,在老阿爸的带领下,我们去参观村西的古寺。寺正中有一铜佛,四周均绘有壁画,线条粗放,画风奇特。其中有一佛像绘得很别致,与别处不同,头戴绿巾,红脸,长胡子,好似关公或道士,手上饰有佛珠。

  在门框上方,绘有一队身穿铠甲的骑士,就其风格、线条而言,属民间一般绘画人所作,借鉴、融合了印度、汉地等风格,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10点30分,村民已将马喂饱,配好鞍,一切就绪。我们一行5人准备骑马离村,全村人特别是妇女穿上漂亮的服装,有的提着酒壶,有的捧着酒杯。村长则向我们敬献哈达,完毕,妇女们就拥上来敬酒……两壶青稞酒喝尽,才算过了关。随后,全村人就跟我们握手惜别,祈祷、祝福的话语时时飘荡。后听乡书记介绍,这是本地最隆重的欢迎仪式。

  大伙分别骑上马,沿着山坡羊肠小道驰行,向嘎布热村进军。

  我认为骑马很好玩,不是吗?那电影、电视中骑马的镜头,实在让人羡慕不已!但骑了几天,才知骑马并不好受,新鲜劲顿时被抛到九霄云外!现只要一骑上马,屁股又痛又麻,双腿又软又酸。可有什么办法呢?——只有坚持前行。

  翻越一山又一山,穿过一沟又一沟。我们在烈日曝晒下,时时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走着,本来应该感觉很热,但不知为什么,反觉得冷森森的——风从雪山上呼啸而来,随时有刺骨之感。

  走完高山,就是平地。我想尝试一下骑马术,虽有些提心吊胆,但马十分听话地奔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