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封赐奚卡的庄园主(一)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卡垫变条金龙,落河处便是托林寺址/从印度、卫藏、汉地请来的能工巧匠,精心建造的寺庙/翻译般若经十万颂、二万五千颂和八千颂等经书之译者/把自己的“显微镜”和“放大镜”下审视

  古格变幻无穷的风光,在霞光万道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妖娆美妙,既像一幅油彩画,又像一幅水墨画,更像一幅水彩画,每一个画镜都让人难以忘怀,是人们心尖上的那一处处如画的风景,深深烙印在心间,永不凋谢。

  古格,风柔、雨润、花好、月圆,冬去、春来、似水、如烟,光阴荏苒,一晃几年过去了,仁钦桑布大师走过了山山水水,经历了风风雨雨,脚下也是高低坎坷不平,一路走来,日子忙碌不息,长时间以来,唯有不改的是,他仍然能一如既往,持之以恒,从不间断地翻译着佛教典籍,传播着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着文明,译著也不断增多,名声与日俱增,远播雪区与国外,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求教者络绎不绝,可谓门庭若市都一点不算夸张。可他还保持不骄不躁,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至理名言,孜孜不倦地学习,虚心向仁波切们求教。特别紧记先人智者们总结的教诲:一个人的出色也是一种素质,能相处善团结是一种境界,而能忍得住一时的委屈、不公和苦痛则是一种修炼。出色在于不断地学,不断地干,学中干、干中学,逐渐就会干起来干出色。能处在于能否宽容、包容和理解、信任,世界再大大不过包容的心,宽容、包容才能融合、融洽、融入。能忍在于能否看长远、想大局,唯“风物长宜放眼量”,才沉得住气、吃得了亏、受得了罪,“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出色、出彩、能干、能处、能忍好比五个大的阶梯、五道大的门坎,跨过去、迈过去了,便能顺利地往前走。

  学识是一个人的知识量;见识更是一个人的经历,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一种胸襟和眼界。有学识没见识,容易孤芳自赏、刚愎自用,坐井观天乃至夜郎自大。一个人的所见所闻会改变一生,不知不觉则葬送一生。每一个人的胆识就是胆略和气魄,有胆识便是有勇有谋,胆识是学识和见识的体现。什么是有文化?“三识”兼备、“三识”俱佳就是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就具备了成大器的法宝。

  做人做事最关键的在人生的价值取向,人生知足、做人知不足、做事不知足,这样才会不折腾、不陶醉、不停步,才会真正拿到了人生价值的“金钥匙”。人生知足,既是一种清醒,更是一种心态;做人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更是一种自觉;做事不知足,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精神。知足者乐,知不足者勇,不知足者进。处理好了三者的关系,就走出了自我的小天地,走进了人生的大天地,就会找到准确的人生定位。

  所以说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可以说有两次飞跃,一次是把心里的想法变成说法,另一次是把口中的说法变成实际的办法。人人皆有理想,然而要想把理想说出来,而且“说清楚、讲明白”,让人“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则大不一样。要想把话说到人的心坎上去,打动人、温暖人、感染人,让人信服、佩服,那叫真本事、真智慧;如果再能够把这些想法、说法变成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和办法,付之于行、见之于效,那便是大本事、大智慧了。自醒、自警、自省是一种自我敲打,是经常把自己放在“显微镜”和“放大器”下去审视、体检,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慎独、慎初、慎微,常怀敬畏、不敢懈怠。所谓的“三自”是一种自我拷问,只有经常反省、检讨自己,才会不断校正自己、修正自己,才会不走偏、不走歪、不走邪,始终走在正道上。“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物我俱忘,任天外云卷云舒。”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心态和状态,如何让自己平和、平静、平淡成为一种常态,需要沉淀和修炼。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对人平和、对名平静、对利平淡,始终保持着平和之状、平静之态和平淡之心,始终对身外之物“看得透、想得通、放得下、忘得了”,就会心平气和、幸福快乐。

  仁钦桑布牢记、经历着这些,磨难着人生,再次从印度回到托林寺后,因完好无损地取回了印度经卷,又运回了紫金质佛像,传播了两国的艺术与文化,而立功受赏,深受拉德赞王与拉喇嘛益西沃的赏识与称赞,倍受古格臣民的敬重与爱戴,连拉喇嘛益西沃也敬仰他,器重他。

  这一天早上,仁钦桑布刚起床,打扫了一下房间,用抹布细心地”,则大不一样。要想把话说到人的心坎上去,打动人、温暖人、感染人,让人信服、佩服,那叫真本事、真智慧;如果再能够把这些想法、说法变成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和办法,付之于行、见之于效,那便是大本事、大智慧了。自醒、自警、自省是一种自我敲打,是经常把自己放在“显微镜”和“放大器”下去审视、体检,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慎独、慎初、慎微,常怀敬畏、不敢懈怠。所谓的“三自”是一种自我拷问,只有经常反省、检讨自己,才会不断校正自己、修正自己,才会不走偏、不走歪、不走邪,始终走在正道上。“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物我俱忘,任天外云卷云舒。”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心态和状态,如何让自己平和、平静、平淡成为一种常态,需要沉淀和修炼。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对人平和、对名平静、对利平淡,始终保持着平和之状、平静之态和平淡之心,始终对身外之物“看得透、想得通、放得下、忘得了”,就会心平气和、幸福快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