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银行和商品房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让中国人放弃存钱的习惯大规模花钱的方式,作为穿越客李振新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那就是房地产。经过两次对对清军的反围剿作战,现在振川城的人对城里的安全性还是很有信心的。既然这样,那推出商品房的时机也算是成熟了。

  如今早期加入振川城的家庭都多多少少有些存款,所以第一批消费客户也具备了条件。在明末的时空终于可以过一把房地产商的瘾了,想想都有点小兴奋。

  话说回来搞商品房可不是为了赚钱,榨干城里人的剩余价值,而是为了城里产业的总体发展而推进的重大民生工程。目前振川城说白了就是一家大公司,所有人的吃穿住行都依靠这个公司来解决,这不成了大国企了。虽然在前期的发展中这种模式有利于积累资本,集中力量,可如果继续发展的话就有点太过集中了。

  这次商品房的建设就是培育私营经济的好时机,不过一下子培养出房地产商人出来也不太现实,先从包工头开始慢慢来吧。

  李振新的房地产发展计划是,第一期工程先搞四百套商品房,土地由城内提供,建筑材料同样由堡内提供,但建筑工人就不再用原来的顾工的办法来解决了,而是分开包给几个包工头,让他们负责把房子盖好。盖好之后由委员会统一去卖。

  房价定的并不贵,不过城里人一次拿出这么多钱来的人也没有几个。怎么办,按揭贷款啊,每月从工资里扣钱还银行贷款就可以了。

  银行和商品房项目是配套产业,不过银行并不是只服务于房地产项目。它还有其他重要的职能,代发工人工资和军饷,兑换银元,纸币和银两。其实早就想搞银行出来了,但一直没有时机,如果纯粹是为了代发工资和兑换银两这就会变成一个行政职能机构,而不是商业性质的机构。通过代发的方式支付工资和军饷是避免基层贪污的手段之一,以后不管是工人还是职业军人都不会和上司产生直接性的金钱往来。而兑换银两这个业务则能把供应社变成更为纯粹的商品买卖机构,不然光兑换银两的业务就搞的供应社忙的拉不开栓。

  李振新通过管事委员会一次性向银行拨了六万两银子,作为启动资金。房地产的建筑款也要通过银行借贷的方式走账,而不是以前直接通过大管事委员会账房拨款。可以说这一系列操作也是为了健全财政制度而做出的改革。发展到了这一步,不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就会越来越效率低下和臃肿,迟早出问题。

  第一批包工头的产生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容易是因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经过什么招投标等一系列程序,而是由管事委员会直接找了几个以前盖房子的工头,告诉他们这批房子就包给你们干了,工资什么的管事委员会直接给你,你就自己找人干。

  为什么说难哪?这些人压根就不想单干,他们觉得上班更稳妥和有保,不然光兑换银两的业务就搞的供应社忙的拉不开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