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教父摄政大公爵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枢密院众多委员都起身表示赞成,奥拉夫现在暂时接任首相,所以也不好多说,只是起身单膝跪地致谢。



等到安定民心,减税和大赦天下的诸多事情也都一一商定后,大朝会就算结束了,以后要是没有必须的理由召集,政务就只需要在摄政公爵奥拉夫的府邸或者枢密院处理就好了。



1645年2月,远东的大明王朝已经灭亡,苟延残喘的南明弘光朝廷也仅有三个月的寿命了。



欧洲却迎来了没有大战也没有局部战争的一年,在3月份波罗的海融化后,荷兰商船、冰岛商船、丹麦商船还是在波罗的海上游曳通行。



斯德哥尔摩的各国使臣也把冬季瑞典朝中发生的震荡送回了国内,瑞典帝国的掌门人由乌克森谢纳变成了奥拉夫也在3月份传遍了欧洲各国,成为了最热闹的新闻。



克里斯蒂娜与奥拉夫联手扳倒乌克森谢纳、奥拉夫趁机入京火并乌相胁迫大帝等等四五个版本的说法在市井、贵族圈子中不断传播。



不过因为克里斯蒂娜没有失去人身自由,也和奥拉夫配合默契,没有出现乌克森谢纳摄政时的摩擦和矛盾,所以各国经过调查也确定相信乌克森谢纳的倒台是克里斯蒂娜和奥拉夫的一场合作,之后就拍出使者带着珍贵的礼物前往斯德哥尔摩,为奥拉夫送来了祝福和恭贺。



奥拉夫在3月份开始才算感受到了成为一国之尊的煊赫,虽然他只是瑞典帝国的摄政公爵,但是所有国家的国书中都把奥拉夫视为平等的一国之君,甚至个别小国在书信中的语气还有些低三下四,例如丹麦、波兰。



总之奥拉夫开始沉迷在权利的快感中了,也逐渐的适应了身份,进入了角色。



依托枢密院和诸多部长处理政务的同时,也乐得亲自以瑞典帝国摄政公爵的身份给英国护国主克伦威尔、法国路易十三、首相黎塞留等十几个国主首相写回信,并标明瑞典未来不会改变对外策略,将会继续与诸国报纸良好关系等云云。



4月份,冰岛公爵哈达尔、普鲁士公国继承人弗里德里希·威廉、萨克斯公国新任公爵埃里克,也是阿尔贝特公爵病故后的继承人等都来拜见摄政公爵奥拉夫,还有瑞典国内的公爵、侯爵等勋贵,以及华伦斯坦死后继承马格德堡公爵头衔的克劳尔等都来了。



奥拉夫在首相乌克森谢纳原来的府邸召开了宴会与瑞典帝国体系下所有的勋贵饮宴。



这个原首相府,现在的摄政公爵府也被装修的更加奢华,欢宴多日才算结束,然后奥拉夫就在4月20日这天在所有贵族、大臣、使节、大帝的陪同下,于圣尼拉大教堂接受了枢密院和路德宗长老为自己加冕的“大公”尊衔。



大公,顾名思义就是“最大的公爵”,在哈布斯堡体系里是皇帝继承人,太子爷的专项,在更多的国家其实从来没有这个爵位和尊号,大公在更多的时候只是口头对公爵的尊称。



但是今天奥拉夫却成了瑞典帝国在册的唯一“大公”,爵位和地位成为了瑞典帝国仅次于大帝和太后的第三人。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