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赫鲁特城的日常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奥拉夫和海涅推波助澜的舆论宣传下,维京人战无不胜在文兰三城已经是一个经过验证而且人们深信不疑的事实。



战争的胜利代表着可以得到军功奖赏、可以得到“抬籍”的奖赏,甚至可以得到私有奴隶、私有土地,文兰的所有人,无论是维京人还是契约白奴,又或者是土著奴隶,没有任何一个人现在不羡慕再去前线征战的士兵。



当人们统一的认为出征就是摧枯拉朽的胜利,那么人们就会无视战争的残酷和危险,而只想着自己也去打顺风仗,挣军功了。



维京人的地位随着一场战役的胜利还奥拉夫有新的宣传变得又神圣高贵了不少,尚武风气在文兰岛上也有了最好的生长土壤。



奥拉夫在得到三个城市子民的情绪反馈后很高兴的和海涅说道:“当我们文兰的子民好战后,我们就不缺乏战士,当我们的子民热爱战争,我们就一定会不断走向胜利!”



因为文兰的人口太少,奥拉夫想要提升文兰的实力,让文兰人热衷于参与战争,只能汲取了明治维新的那位鹤鸣的人物治国的某些方针。



在哈达尔一直鼓励文兰人生育的同时,截取****的某些东西来提升凝聚力和战斗欲望只有好处而没有害处。



毕竟文兰想要强大就要不停的殖民扩张,****的东西如果自己身处于殖民一方,用一用总还是不错的。



在文兰对哈达尔将军个人崇拜渐渐形成气候的时候,始作俑者奥拉夫却坐在哈达尔堡内,用羽毛笔在纸张上写写画画。



不一会盖尔尼走进来,趴到哥哥肩膀上看了一眼,她现在也认得不少字,见哥哥写的是一些方块字和冰岛文字,还有就是一些阿拉伯数字。



“产量……329磅……这是什么?”



满是好奇心的盖尔尼知道哥哥在冰岛的时候就老是在墙上,还有他的那个宝贝本子上用方块图画写满了东西,问他他也不说,现在看了又忍不住问了一下。



奥拉夫轻轻推了一下桌面上的纸张,然后伸出手摸了摸妹妹光华的头发,笑道:“这是咱们文兰长岭山矿藏的统计数据,我这次去把三个矿场都了解了清楚,总得做个记录。”



“哦!”一听是矿山的事情,盖尔尼就感觉没有意思,她笑嘻嘻的说道,“我今天跟杜卡奥老师学了弹横琴,你要不要听听?”



横琴是发源于北欧的一种乐器,奥拉夫也知道自己的妹妹和其他女孩子一样喜欢音乐、漂亮衣服,当然也拥有冰岛女孩子那种不亚于男人的暴躁性子。



杜卡奥是两名教士中唯一一个精通乐器的牧师,不少维京孩子都跟随杜卡奥学音乐、学唱圣歌,奥拉夫对这个事情也知道。



而且一开始德古拉和杜卡奥发现学校里有男学生同时也有女学生,都接受不了,还是海涅去做的工作,告诉他们学生有限,就不要男女分班了,而且文兰也没有修女教士当老师,只能委屈两位老牧师了。



经过海涅的劝说和哈达尔许诺的教师薪水到账后,两人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据说两位老教士教学认真负责,虽然内容枯燥,但是维京孩子和白奴孩子确实能学到不少基础的知识,尤其是文学、数学等知识。



至于说科学方面的东西,因为教会只吸收能用的部分,而不研究理论,所以两位老教士还没有教导学生。



哲学更是绝不会碰,也不会让自己的学生接触。



奥拉夫很清楚用传教士当老师培养学生的弊端,但是第一文兰现在没有合适的师资力量,第二两位老牧师也是对文兰孩子的基础文化进行传授,大多的维京人以后有些文化能够继承家业就行,真有做学问的人也是要送去英国的牛津、剑桥、或者哥本哈根大学等深造。



所以说德古拉和杜卡奥能做的这种程度已经让奥拉夫很满意了,更何况两人现在还负责给奥拉夫生产青铜火炮和铜火枪,目前更是带领工匠们进入了尝试铸造的环节。



现在奥拉夫看着这两位老牧师是越看越顺眼,心中已经决定只要研制出第一门火炮,就给两位老牧师奖励十英亩土地和两个奴仆。



不一会奥拉夫的房间内响起了横琴悠扬的声调,横琴的音色与竖琴接近,但是稍显浑厚一些,一般冰岛和北欧的确实能学到不少基础的知识,尤其是文学、数学等知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