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黎明将至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约五千兵马,渡过河道,向他们这边围攻过来,副将面色苍白,问,“将军,我们怎么办?”

  夜二郎当机立断,“撤兵,上山,死战!”

  ……

  一路之上,并无追兵,但梁远志不敢有丝毫怠慢。

  五万征西军成功撤离双峰山,疾行一夜,待到天亮时,已是人困马乏。天色将明,眼前是最后一个山头,翻过之后,就进入隐阳城的境内。

  距离隐阳城,不足百里。

  只要五万征西军退到隐阳,有这个号称西陲第一边城的城池拒守,征西军尚可有一战之力。

  如今朝廷想必已知了征西军的局面,距离此地最近的驻军,应是陇西军团以及蜀中剑门关的守军,但是调动这些兵马的权力在兵部,就算求援文书抵达,等京城命令下来,也要一两个月。

  这些都不是眼前考虑的问题。

  他们要赶在北周追上来之前,抵达隐阳城。

  今夜的撤军,夜二郎的火字营恐怕凶多吉少。梁远志没得选择,他是征西军总兵,宇文天禄不在,他官职最高,要想方设法保留征西军的实力。

  战争本应如此。

  至于守西疆失利,一线天被破,将来朝廷的问责,梁远志顾不得考虑,他是军人,戍边的军人,他们的职责,是要为大明疆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流尽最后一滴血。

  双峰山被困之后,葫芦口那边就失去了消息。

  这么多天,西线援军都没有抵达,想必也遇到了麻烦。拓跋牛人既然敢踏过横断山,来到大明境内,西楚军队也不会闲着,对葫芦口的牵制,也在预料之中。

  梁远志只有,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隐阳,寄托在赵拦江身上。

  宇文天禄遭到刺杀之后,下落不明,赵拦江奉命拿虎符前来调兵,献言夺回隐阳,以隐阳为据点,将这场战争拖入持久战。

  这几日来,他从军中老卒口中对赵拦江有了进一步了解,有能力、有胆量,性子直,眼中容不得沙子,优点与缺点同样明显,这种人,适合做一员大将,却不适合做一名统帅。

  宇文天禄既然选择了他,梁远志只有服从。作为宇文天禄一手提拔起来的总兵,他对宇文天禄有种近乎疯狂的崇拜。

  他相信,以大都督的眼光,绝对不会选错人;

  以大都督运筹帷幄之手段,绝不会让西疆战局失去控制。

  赵拦江做到了他该做的。

  剩下的,就由梁远志来做。

  梁远志深吸一口气,下令道,“命令全军,急速行进!”

  半个时辰后,征西军翻过了最后一个山头,这时,一道红色响箭冲天而起,这时候风字营斥候报信的火箭。

  红色,代表军情紧急。

  三里之外,山坡之上。

  五千骑兵一字排开,长枪平举,如死神一般,注视着五万征西军。

  征西军有五万数,人数虽多,但以步兵为主,而且是行军队形,前后绵延五六里,仅有的三千骑兵,还在后面断后,一时片刻,无法调到前面。

  数面大旗,迎风飘扬。

  原来,拓跋牛人早已预料到他们要撤,五千骑兵厉兵秣马,以逸待劳,整装待发,这种阵型之下,只要一个冲锋,五万征西军将被冲离的支离破碎。

  黎明将至。

  一场屠杀,不可避免。

  ps:真的不擅长写战争,后面我得回避一下。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